第五百四十九章 从九品上,下!(第 2/4 页)
他虽从至武清任督学官不久,但对前明的提学制度,也多有了解。
但问题是,现如今大恒的督学制度,与曾经大明的提学制度,完全不同。
以往大明的提学官,大都是御史翰林兼任,大都是至巡抚一级,府县则没有提学官的存在。
而现如今大恒,提学官改名督学官,至县一级,位列正八品,与改革之后定品为正八品的知县同级,且不受知县管辖,也不受知府管辖!按这般制度,若推广至各省,那各省的按察使,布政使,都对他这个县督学官没有任何管辖力。
他的上级,是府督学衙门,然后,便是礼部督学司,当然,这也是因为顺天府特殊地理位置才如此,若在各省,那就是县总督学,府总督学,至省总督学,再至礼部总督学司。
这还仅仅只是制度的变化,最让他迟疑的,便是品级的变化上。
按照礼部拟定的顺天府教育试点章程,县督学,位列正八品,县督学衙门除了他这个总督学,还有副督学,位列从八品。
之下还有督学正使,督学副使,分别位列正九品,从九品上!
再之下,则是督学官,位列从九品下!
显然,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这从九品上,从九品下,这两个品级之上。
从九品上,无疑就相当于以往九品十八级中的从九品,而从九品下……
按这次试点章程规定,督学衙门不许招募品级外之人的规定,从九品下,显然就是相当于以往九品十八级之下的不入流,即:吏!
只不过,以往是不入流的吏,而现如今,在这次试点章程之中,是从九品下,是朝廷编制内的官!
而县学学正,学录,按规定,则是属从九品下,同样也是官!
让他去决定一个吏,那自然是轻而易举,但让他去决定一个官,哪怕只是推荐,但这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
要知道,官与吏之间,可是有着一条天大的鸿沟!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