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部第一章结局与开始(第 1/4 页)

    第二部第一章结局与开始

    建兴七年三月十五日,诸葛亮对魏国武都、阴平两郡正式展开了军事行动。

    蜀汉将其称之为“第三次北讨战争”,而魏国舆论则称为“第三次卫国战争。”

    武都、阴平两郡位于秦岭西翼南麓、汉中西北,曾经是蜀国领地,后来街亭打败以后归附了曹魏,是魏国控制地区延伸至汉中盆地的一个突出部。

    只要这两个郡还在魏国手中,蜀军北上进攻陇西时就会面临来自左翼的压力。

    当蜀军负责主攻的陈式军团在三月十五日进入武都地区时,郭淮在同一天亦从上圭率援军南下,飞速驰援武都的治所下辩,其反应速度之快,令人不禁怀疑他是否事先就得知了蜀军的作战计划。

    但是在三月十六日下午,魏军却不得不停止了前进,因为斥候在南下魏军的右翼方向发现了一支数量庞大的蜀军部队。

    这支部队有三万到四万人,指挥官是诸葛亮本人,他们在郭淮部队以东二十里的地方逆向急行,突击方向直指位于郭淮后方的祁山南侧出口建威。

    这时候如果魏军继续南下,将会面临后路被切断的窘境;届时不仅郭淮所部会全军覆没,就连上圭等军事重镇也可能会被趁虚而入,陇西大门搞不好会因此而洞开。

    权衡了利弊之后,郭淮明智地放弃了武都、阴平两郡,率军先退回祁山堡,再退回到上圭大本营。

    而陈式则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占领了孤立无援的二郡。

    最后一座坚守的城市下辩在三月二十一日开城投降,第三次北伐(卫国)战争从打响要结束只持续了十天不到即告结束。

    武都、阴平二郡原本是诸羌、氐聚集地,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又处于易攻难守之地,对于魏国来说二郡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此两郡的失陷并没有在魏国国内引起很大关注,包括大将军曹真在内的军方反而很赞赏郭淮及时撤退的英明决策。

    而在蜀国,这一次局部战争的胜利却掀起了一阵欢庆的热潮。

    第一次、第二次北伐战争笼罩在蜀汉人心中的阴霾被这一次的胜利一扫而空。

    从汉中到南中的益州全境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大家都视这一胜利为汉室复兴的预兆。

    尤其是南郑,南郑的居民和官吏们所感兴趣的事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筹备一场凯旋的入城式。

    用成蕃的话说就是:“这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庆典。”

    不过在这一片狂欢的气氛之中,唯有一个人没心情也没时间欢呼,这个人就是荀诩。

    荀诩这几天一直在忙于为“弩机失窃”收尾:审讯五斗米教徒、清理工匠档案、搜捕南郑城内漏网的魏国情报站,排查一切与柳氏父女以及黄预接触过的人,还有--这是最令人头疼的--撰写整个事件的工作报告。

    唯一让荀诩感到欣慰的是,高堂秉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医生说这全得益于他平时勤于健身的关系。

    不过高堂的情绪不是很高,荀诩特意派了阿社尔与廖会去陪着他。

    在这期间冯膺和姚柚都找他谈过话。

    前者态度表现的很暧昧,大概还是怕他与柳萤的关系被揭发出来。

    要知道,司闻曹高级官员和五斗米教女性的暧昧关系,这已经不是仅仅“桃色事件”四个字可以概括的了。

    而姚柚在谈话的时候首先严厉地批评了荀诩一顿,然后私下里对他的遭遇表示理解,并暗示会在适当的时候把军方的不合作态度向诸葛丞相申诉。

    当然,荀诩自己把这视为一种安慰而不是一个承诺。

    到了三月二十五日,仍旧忙碌着的荀诩收到了一封公函。

    公函用玄色套边,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按照蜀汉官僚机构的习惯,朱色套边的公文多是值得公开宣扬的好消息,而玄色套边的公文里面往往是一些负面的东西。

    荀诩平静地拿起公函,发现发件人是丞相府军正司--这是蜀军的宪兵机构,不过其权限并不局限于军队,而是扩展到汉中全部政府部门,这种军政一体化是蜀汉官僚体系的一个特色--收件人则写的是荀诩本人的名字,名字前面还用朱笔标有籍贯。

    玄色套边,发自军正司,而且是给荀诩个人的。

    这三点足以说明这封公函的严重性。

    荀诩挑了挑眉毛,拿起一把剪刀剪开了封口,从里面取出公文,展开来看:

    自:汉丞相府军正司

    至:汉丞相府司闻曹靖安司从事荀诩孝和(长沙)

    题:通令评议

    令汉丞相府司闻曹靖安司从事荀诩孝和(长沙)荀诩于汉建兴七年三月二十六乙酉日辰时正前往军正司参加评议审查,在此期间暂停一切职务。

    即日。

    附:评议官员名录

    右护军偏将军刘敏(零陵)

    护军征南将军阳亭侯姜维(天水)

    军祭酒辅军将军来敏(新野)

    南郑太守府中正杜庸(襄阳)

    看完这份公文,荀诩偏过头用手中毛笔的另外一端挖了挖耳朵,脸上浮现出奇怪的笑容,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果然来了。”

    “评议”最早源自于汉末年的许劭,最初是用来评价人物优劣。

    后来蜀汉官僚机构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内部秩序管理中来,名词还保留着,但内涵已经完全不同了。

    根据律令的解释,评议是针对被评议者的不当行为进行讨论商榷,以期使被评议者改善工作。

    不过大部分人都谈“评议”而变色,因为参加评议的人往往在审查过程中会被百般刁难,那种精神上的折磨不啻于严刑拷打。

    甚至还有人说出“宁可杖责三千,不可评议一日”的话。

    荀诩对此心知肚明,他也曾经以评议官员的身份参加过评议,对其流程和手段都很熟悉。

    他搁下毛笔,再次拿起公文瞥了一眼评议官员的名单,不仅脱口而出:“噢,他们真棒。”

    名单上参加评议的官员一共四名,其中三名都有军方的背景。

    很明显,这一次的评议是军方在幕后指使的,他们甚至没打算掩饰这一点。

    荀诩在调查期间让军方积怨不少,现在他们看来是打算报复了。

    “我就知道,人的倒霉程度是没有底限的。”

    荀诩自嘲地想着,站起身来开始整理自己在靖安司的东西。

    他把各种谦帛、麻纸与竹简质地的文件分门别类放回到书架上,将毛笔在涮笔缸里洗干净重新挂回笔架;他又拿出一个猪皮口袋,把所有的私人物品装进去:一方石镇、一尊貔貅木雕、圆边铜镜、盛着西域熏香的檀木盒、还有一张印着他儿子掌印的纸板。

    当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他把裴绪叫了进来。

    裴绪一进来,看到荀诩的屋子整洁地象是要搬家一样,不禁一楞。

    荀诩冲他笑了笑,把那份公文递给了他。

    裴绪看完以后,惊讶地挥舞着右手叫道:

    “这不公平,荀从事,他们不能这么对待一名靖安司的官员。”

    “他们一直就是这么对待的。”

    荀诩不以为然地回答。

    “不用惊讶,总得有人为这次的失败负起责任。”

    “可是……”

    “我走以后,在新的任命下来之前,你就是靖安司的最高负责人,这里是相关文件的交割,以后这里的工作就麻烦你了。”

    裴绪有些不知所措,荀诩异乎寻常的平静让他觉得很害怕。

    “千万不要忘记烛龙,这是埋在我汉军中最大的毒瘤。”

    荀诩说到这里的时候,目光一凛,“不把他除掉,我军始终就会处于被动。”

    “我知道了。”

    裴绪点点头,不知道自己还该说些什么。

    荀诩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抱起猪皮袋子朝屋外走去。

    靖安司的人听到消息,都纷纷驻足,注视着这位从事迈出靖安司的大门,头也不回地缓步离开。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这个体质便宜卖 万古第一神 神农道君 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太荒吞天诀 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灰烬领主 异度荒尘 我有一身被动技 我用阵法补天地 龙渊剑神 极道剑尊 鸿蒙霸体诀 百炼飞升录 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一剑霸天 荒古武神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大荒剑帝 重生之都市仙尊
最多阅读 夜无疆 我的好女婿 沧元图 斗罗大陆之开局奴役比比东 万相之王 皇修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凌天剑帝 神农道君 九星神龙诀 龙渊剑神 魔王 最强升级系统 九龙归一诀 万世之名 仙府种田 重生之都市仙尊 灵气复苏:从一条蟒蛇开始进化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江湖侠女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