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93章 膛线和米涅弹(第 2/4 页)

    “王爷,就是膛线,咱们可以拉膛线啦。”李忠义兴奋的心舞蹈。

    枪管有了膛线,这精准度直线上升,射击距离也大幅增加,这又是跨时代的进步。

    其实膛线的的历史相当悠久,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直到十九世纪才大规模装备各国军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决定性的原因是前装线膛枪装填速度太慢。由于弹丸必须嵌入膛线才能随着膛线旋转,所以弹丸的直径必须大于膛线的阳线直径,这就使得前装线膛枪的装填非常费力,士兵往往需要用锤子敲击送弹棍才能将弹丸装进枪膛,射击速度也因此降低到平时的三分之一甚至更慢。

    这么慢的射速,对于军队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在膛线发明后的两百年间,线膛枪在军队中只是配角,直到法军奥尔良猎兵队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涅(claude etienne minié)在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米涅弹。

    米涅弹的口径比前装线膛枪的阳线直径要小一圈,解决了填弹困难的问题。米涅弹的弹丸底部有一个圆锥形的小洞。发射时,火药燃气使弹丸尾部膨胀,嵌入膛线,随着膛线高速旋转出膛。由于米涅弹的直径小于枪管口径,使得装填更为容易,前装线膛枪的射速大为提升。解决装填问题后,前装线膛枪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

    果然,这时边上传来一个声音:“尊敬的王爷,膛线虽然拉出来了,但是装填弹丸太慢,我个人认为,现在并不能大规模装备部队。”

    丁毅转过头,发现是个外国人,说的汉语结结巴巴,但多少还能听懂。

    “王爷,这位就是大员来的英国人史维格---。”李忠义向他介绍。

    史维格于1642年4月到吕宋,他在欧洲听到了遥远的东方有个地方,很欢迎各国的工匠,他先到吕宋,然后又去了大员,因为史维格自己说能打造欧洲最好的火绳枪,当时的许尔显派了战船护送了前往大员。

    到了大员后,不可一世的史维格发现这边有燧发枪,比他们欧洲的火绳枪还要厉害,顿时深受打击。

    但赵大山还是诚肯的留下他,为大员打造鲁密铳。

    这些年丁毅一直要求各地的工匠们想办法在枪管中划出膛线,但都没有进展。

    济州那边主要精力在造船上,大员的精力在蒸汽机上,只有旅顺用心在想办法,但旅顺大都是本地工匠。

    史维格的家族曾经是钟表匠,大员像他这样出身欧洲的工匠有十几个。

    他向赵大山要求,把这些人都集合起来,归他使用。

    很快,半年不到,史维格和这些欧洲的工匠们,想到了几种拉膛线的办法。

    第一种是‘刮刀法’。

    用一根比枪管内径略纫的钢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切副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双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骗了康熙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活埋大清朝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我的谍战岁月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明烟火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红楼琏二爷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晋末长剑 机战之无限边境 沉溺 希腊神话 北齐怪谈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万历明君 巡狩江山 木叶之风暴之主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大汉帝国风云录 穿越兽世当神棍 我在木叶练吐纳 星海王座 沉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