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 3/4 页)
陈云甫看的很通透,他对外开疆拓土分封功臣,真正要的,是自己有充裕的时间,把现在中央能直接领导到的这五百一十万中州本土发展起来。
掠夺时的海量资源正源源不断,一船又一船的运输进大明的港口,越来越多的孩子正涌进学校,国内的物价一天一个价的向下跌。
以农耕粮食产量作为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时代最多存在五十年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时间,会证明孤的伟大!”
没功夫去关注风言风语,时间进入到九州三年,陈云甫要主导大明第二次人口普查了。
距离第一次,时间刚好过去十年。
上一次还是永乐元年。
当时全国的丁口总数为六千四百万,田亩数为八亿五千万亩,十年过去,又到了重新统计的时候。
户政部开始有序的向全国各地派遣调研组,动行前,户政部还问过陈云甫,辽州要不要也去一趟?
“辽州那边咱们不关心,派人去辽阳和常茂、俞以丰说一声就成,他们愿意自查就自查,不愿意查那也是他们的事。”
辽州有多少人和中州有什么关系?
少去一个辽州,中州本土统计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各省这十年来每年也会更新户册,新生儿、病亡者都有记载,这人口和分田挂钩,田地又和税收挂钩,老百姓还是很积极去官府报数的。
因此户政部的调研组到了地方,只需要取地方府县的户册做个合算就能很快统计出来,不用挨家挨户的上门点人头。
这么做虽然粗糙点,难免有遗漏的黑户,一个县差个百八十人,全国下来差个十万八万,十五世纪这时期,都是没法避免的事。
不用锱铢必较。
前后三个月,户政部派往各省的调研组就陆续回京。
给陈云甫以及中央带回了一个十分振奋的数字。
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三千九百户。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