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国用政策调配经济(第 3/4 页)
陈云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浙江当地如果有一个很大的银矿,但不属于国家,这个银矿每年可以产出三百万两白银,你说会发生什么。”
严震直一点即透,直接抽了口子凉气。
“那么浙江当地,银子和铜钱的汇兑就会崩溃,一两银子再也无法换到一千文钱。”
“铜钱从来不只是作为白银汇兑所用到的货币单位,而是一种独立的可以流通的货币,在国家--社会大宗交易的过程中,银子是唯一交易货币,而在民间日常生活小额交易中,则需要铜钱。
因此铜钱并不是白银的辅币,它是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
国朝颁行的任何政策,涉及军事亦或者政治,都需要考虑到经济的作用,这便是国用政策调配,因此,朝廷想要政策顺利施行,就必须利用政策调配来确保白银货币和铜钱货币之间的汇兑体系不能出现任何波动。
换言之,朝廷必须牢牢的控制货币。
这就有了宝源局和宝钞提举司,他们二者存在便是国用政策调配具象出来的衙门。
当某个地方白银的价格过高时,就在当地释放一定宝钞来打压银价,稳定住铜钱这个民间流通货币的购买力不下降。
如果某个地方白银的价值过低时,宝源局就会在地方铸造大量铜钱,拉高白银的价值,稳定住大宗贸易。
银行的作用,就是将这两个衙门的职责兼顾起来,你说,银行的存在,是否关系到粮价和物价的贵贱波动?”
严震直听懂了,他频频点头表示肯定。
“朝廷已经复商多年,往来南北的大宗贸易不可能用铜钱来做交易,因为这太麻烦而且太占用人力,因此金银成了经济主力货币,而比金银更灵巧方便的,自然是宝钞。
这些年宝钞贬值十分严重,折现仅有六成,中央银行成立后,你上任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把宝钞的购买力恢复,这样,国家的经济才能绽放活力。”
陈云甫喝上一口茶,看向严震直的眼中满是期待之色:“如何去做,有想法吗?”
恢复宝钞的购买力。
严震直思忖了好一阵,脱口而出道:“结算。”
“如何结算。”
“朝廷与地方的结算,假使一个地方的商课、矿课税为三百万两,朝廷允许其利用宝钞进行结算,同时,朝廷在各省官办经营的商号,在收购粮食、布匹、矿石、茶叶等物资时,同样用宝钞进行结算。
支持百姓将铜钱兑换成宝钞,一步步,将日后税收都改为宝钞结算,结束掉铜钱作为独立货币的存在价值。
将来,银行以金银作为储备,以宝钞作为商业交易、征税买卖的唯一结算货币。
如此,在大宗的交易过程中,商人为求便捷,就会将手中的金银到银行兑换成宝钞,而在商品流转过程中诞生的商品税,因为可以用宝钞同朝廷进行结算,故而交易双方都不吃亏,逐渐也就接纳了宝钞作为交易货币,利用结算来恢复宝钞的价值。”
陈云甫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赞许,而是先问道:“那假使,一个商人在大宗交易中,突然需要五百万两现白银,他拿着五百万两价值的宝钞来到银行进行汇兑,可银行没有那么多的现白银储备,出现了汇兑危机,怎么解决。”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