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33、恰逢其会,庙有悍匪(第 1/4 页)

    在这些年轻的公子、小姐们身上,最能看到大明的风气。

    表面上看,是阳明心学兴起,导致思想解放,人们视一切规矩为约束,强调自我个性和自由,从而产生的多元化发展,用百花齐放都不足以形容,该以百无禁忌来描述才好。

    因而,明末士大夫将明朝灭亡的锅甩到了王阳明头上。

    王夫之、顾炎武、刘宗周、黄宗羲等人都批判陆王心学,王夫之更是说:“自异端有直指人心见性之说,而陆子静、王伯安附之,陷而必穷,动之不善宜矣。”

    他们批判陆王心学就是佛家那一套,是把世界搞乱的根源所在。

    大家都去谈“心外无物”,追求自我,反而不去做实事了,以至于明末时期,面对时局困难,明朝士子都只能“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

    明末那些思想家倒是强调“事功”。

    可那五大思想家的“事功”加起来都不如王阳明一人,也不知道这“事功”到底强调在哪里,大明到底如何而亡,他们难道还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不成?

    至于心学后进,落入“狂禅”之态。

    那只能说那些人不能算是心学后进,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学懂心学,王阳明以后,学懂了心学,一身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人,是海瑞。

    再后面学懂了的人,写了一篇名为《心之力》的文章。

    心学门第极高,因为“无我”的人学不会,心学门第极低,因为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只要能够“有我”,就能学的会。

    明朝中后期的思想解放,心学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许多人顶着心学的头衔,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心学后进,明末的“百花齐放”,其实是源于社会的割裂,“信仰”的缺失,道德的崩坏。

    有一个词能够很好的概括,叫做——礼崩乐坏。

    人们心中没有了道德,没有了规矩,只有自己,只有利益,诶,这是不是很熟悉,对了,这就是——资本化。

    大明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而是过度资本化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彼岸之主 武圣! 过河卒 仙人消失之后 山河志异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魔门败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五仙门 玄鉴仙族 神话之后 修仙琐录 盖世双谐 阵问长生 志怪书 剑啸灵霄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不朽凡人 志怪书 彼岸之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为龙之道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小狐妃,太凶萌 中州录 卧虎藏龙 过河卒 神话之后 仙父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阵问长生 武圣! 仙逆 修真门派掌门路 明夷于飞 左冷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