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宫中剧变 (二合一)(第 4/4 页)
这种“纸上谈兵”的文官沉忆辰见过太多,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提不出几个建设性意见。结果没想到仪铭不跟自己扯那些虚伪的“王道教化”,实打实的分析具体问题,这种硬骨头就很难啃动。
“阿剌知院不需要跟明军合作,甚至都不需要策反也先的瓦剌本部。仪尚书别忘记了,辽东军那边还有勐可这面蒙古大汗的招牌,完全可以用他的名义号召旧部归顺!”
勐可被沉忆辰安排到了辽东之后,后续又上疏景泰帝朱祁玉为他册封,从而名正言顺的继任了蒙古大汗的称号,宣布也先为篡位伪汗,双方争夺着蒙古正统法理。
目前来看勐可这样的明军扶植的傀儡,自然在号召力上远远不如天圣汗也先。不过在关键时刻他依旧能发挥出巨大作用,比如现在用来策反阿剌知院跟曾经的鞑靼旧部。
法理这玩意看起来虚无缥缈,关键时刻就价值千金,给足蒙古鞑虏一个借口跟心理安慰。
他们并不是投降于大明,而是效忠于正统的蒙古大汗!
果然当沉忆辰这招杀手锏用出来后,就轮到仪铭此刻有些说不出话来。就局势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大明这边,仅需要配合出征就能给蒙古予以重创,找不到什么反对理由。
到了这一刻,于谦明白没有再商议下去的必要,于是开口说道:“沉中堂跟仪尚书此番讨论,已经把是否介入蒙古汗国的利弊给分析的井井有条,那本官也就不再过多赘述,就直抒己见吧。“
“本官支持沉中堂所言,命宣大边军跟漠南驻军做好出征准备,主动介入蒙古汗国的内部纷争。”
于谦依旧是直来直去秉性,没有过多的委婉废话直接表达了自己意见。
本来仪铭就被沉忆辰给说的理屈词穷,现在加上于谦表明了态度,就意味着他再反对也没有意义。于是乎只能回道:“既然如此,那就请于中堂呈交给陛下,做最后的决断吧。”
兵部堂议是很快得出了结论,但是呈交给朱祁玉最终决断的时候,却被卡在了司礼监没有批复。原因在于此时朝廷内外的资源,全部用来举办即将要到来的册封皇太子大典。
朱祁玉想要用最为隆重的典礼昭告天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是未来的大明储君,帝系一脉从此与太上皇再无瓜葛。
对于这种局面,沉忆辰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易储已经堪称景泰帝朱祁玉的“心魔”,是无法劝戒跟改变的事情,摆在了最高优先级。
没办法沉忆辰只能动用私人关系,让石亨号令宣大边军进行战备,另外再书信给定襄伯郭登,让他打着勐可的名号接触阿剌知院,尽可能的策反对方。
毕竟很多事情急不得,做好先期的准备工作,等待册封皇太子大典结束后,就可以正式的全面介入。
可是就在七月末大典即将举行的前夕,紫禁城内却传来了一个噩耗,皇太子朱见济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