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再度南征 (二合一)(第 3/4 页)
靖远伯王骥当然明白皇帝的忌惮,于是乎干脆上疏请辞致仕,景泰帝朱祁玉连明朝惯用的客套挽留都没有,非常干脆的同意了。
从此正统朝三大战神之一的靖远伯王骥,为了打消皇帝的猜疑忌惮,纵情于声妓之中,直至夺门之变再度出山担任京师兵部尚书。
不过此时的王骥年近八旬,已经无法再继续戎马生涯,数月之后便告老还乡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等可以直接改写历史走向的勐人,谁敢轻视?
面对沉忆辰的坦然承认,王骥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容,然后开口回道:“本伯深受太上皇恩情,按理说当誓死效忠,如今却要远离京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属实有些讽刺。”
王骥很清楚南征军在京师一日,太上皇就能高枕无忧一日,当这十几万兵马从安定门踏出去的那一刻起,就相当于敲响了朱祁镇的丧钟。
某种意义上来说,王骥也是决定朱祁镇生死的关键人物之一。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注定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
“至少靖远伯做出的抉择,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家国天下!”
沉忆辰默默的回了一句,麓川是大明的隐患,解决不了就会出现第二个安南。可能现在无法衡量靖远伯王骥南征的功绩,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历史最终会给出一个公证的评价。
是否出征,无非也是一道另类的忠君王,还是忠社稷的选择题。
“本伯难道真的没有徇私吗?”
王骥把目光看向沉忆辰,脸上的苦笑意味更浓了,如果没有永镇一方的条件,自己是不可能轻易答应率领南征军离京,他心中对于朱祁镇有着一股深深的愧疚感。
“靖远伯,当初我还被扣上阉党帽子的时候,曾对那些质疑猜忌的人说过一句话,叫做论迹不论心。”
“天下不会在乎靖远伯为何去做,只在乎做了什么,大明南疆千万百姓会感谢这次南征。”
沉忆辰的这段话语,直击靖远伯王骥的内心,让他有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整个大明没有谁比王骥更加清楚麓川政权危害,如果不是十来年顶着压力持续不断征讨,可能会成为大明南疆的瓦剌部,整个西南三宣六慰及及可危,甚至连云南、广西、贵州等布政司都将不稳。
自己是存在私心没错,但所行之事的结果,却是为了家国天下!
“沉中堂一席话,算是打开了本伯的心结,太上皇并非明主,社稷在他的手中比不上新君,最终大明将由盛转衰。”
“此次南征本伯立誓子孙世世代代,永保大明南疆安宁,沉中堂可以放心回去了。”
解开心结,靖远伯王骥也给了沉忆辰一个承诺,算是报答他举荐永镇一方的襄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