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四面楚歌 (二合一)(第 3/4 页)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俱不在沉忆辰这边!
他唯一能凭借的,便是自己部下的血性跟骁勇。
太师也先坐在马上,眺望着远方的战局,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他的战略目标已经超额达成,实在打不过完全可以从容撤退回漠北,而沉忆辰却退无可退。
“太师,这位明国状元的领军能力,有些令人刮目相看。”
骑马守卫在也先身边的部将博罗茂洛海,用着意外的语气说了一句。
要知道明朝皇帝率领的“五十万”亲征军精锐,都被蒙古大军堪称兵不血刃的轻松拿下。现在一位文臣率领的明国二线部队,却能扛住敌人数倍于自身的进攻,很难不让人意外。
“中原地大物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出不世名臣,可能这个明国状元沉忆辰,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只不过他生不逢时,遇到了我。”
也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这位草原枭雄改变了蒙古七十年来的攻守之势,他配说出这样的话语!
“通知兀良哈三卫,该到他们上场的时候了。”
兀良哈三卫就是明朝中后期着名的朵颜三卫别称,他们与大明之间可谓有着一段复杂的恩怨情仇史。早在永乐大帝时期,兀良哈三卫就曾派兵助朱棣靖难成功,并且封赠了水草丰美的大宁牧区。
可朱棣的封赠,并没有满足兀良哈三卫的胃口,他们认为帮助明成祖靖难夺取了天下,就应该共享之。
于是乎永乐初年兀良哈三卫就开始侵犯辽东广宁卫,后续在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伐鞑靼时期,干脆趁机反叛从背后偷袭明军。
面对反叛朱棣当然不可能惯着,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兀良哈三卫。可墙头草有过第一次的经历,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次,接下来几十年内兀良哈三卫反复无常。
明朝最近一次敲打,便是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的出塞征讨。
但不管兀良哈三卫再怎么反叛,作为最先臣服明朝的蒙古部落,他们与明帝国的亲近感始终要远远强于瓦刺部跟鞑靼部,双方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中。
所以正统十二年瓦刺部要吞并兀良哈三卫,明朝还在力所能及范围给予了支援,并且三卫纷纷秘密遣使表达依旧向明廷效忠,承诺会在关键时刻反叛瓦刺给他们致命一击。
只可惜明英宗朱祁镇,不但等不来兀良哈三卫的跳反,反而他被俘虏的消息传递过去后,彻底震慑住了这一支左右横跳的蒙古部落,放弃了摇摆观望姿态准备正式加入战局。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沉忆辰的驰援军!
“沉提督后方来报,出现了大批蒙古骑兵,疑似兀良哈三卫出兵了!”
兀良哈三卫?
听到这个名称,沉忆辰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想趁机要了大明的命!
与此同时,之前派出去收拢溃兵伤员的孟大,返回到沉忆辰跟前禀告道:“沉提督,末将已经聚拢了大部分亲征军败逃将士,战场上能找寻到的伤员都安置在马车上了。”
几乎是在孟大话音刚落,与沉忆辰一同坐镇指挥的福州卫指挥使冯正,就满脸紧张的问道:“沉提督,现在后方有变,我们该怎么办?”
冯正虽然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但好歹武将世家出身,并且在福建都司领军多年,战场局势还是看得懂。
沉忆辰率领的中军主力,以及左翼的成国公部,右翼的辽东军部,看似跟蒙古大军打了个旗鼓相当,实则阵型已经开始被逐渐压缩。
毕竟人数上的劣势实在太大了,沉忆辰手中根本就没有后备军支援,而蒙古大军在整顿之后,总战兵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之众。
如果再加上朵颜三卫的“背刺”,沉忆辰将很快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冯正,你要是怕了就脱下这身战甲,本官可以让孟大掩护溃兵伤员的同时,先行把你送入关内!”
寻常时刻沉忆辰可以容忍冯正的利己跟摇摆,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大军上下必须万众一心。
朱祁镇的土木堡,就是输在人心混乱上!
沉忆辰这话语一出,护卫在他身边的苍火头、郑祥等人,望向冯正的目光都有着一种鄙夷。甚至就连冯正福州中卫的部下,脸上都流露出一种羞愧的神情,有些无法接受上官的惊慌。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