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提督福建 (二合一)(第 3/4 页)
但问题是,沉忆辰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出行,还得搭上一个喜宁。他要是讲究仪仗排场的话,路程花费时间就可能翻倍。
再过两三个月,沉忆辰都无法预测福建会变成何种模样,万一要是引发了浙江、江西两地的农民起义,那平叛就将完全脱离自己掌控,会有无数的人头滚滚落地!
迟则生变,沉忆辰真是一刻都不敢耽搁。
“妾身知道了。”
陈青桐低声应了一句,然后默默转头朝着屋内走去,眼眶却不知何时起出现了一层水雾。
哪怕再如何通情达理,明白男儿志在四方,都抵消不了离别带来的伤感。
听到陈青桐的语气不对劲,沉忆辰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身边人,于是加快了脚步追了上去说道:“青桐,我们一起收拾吧。”
“夫君志在家国天下,这等小事我做就好,你还是去办正事吧。”
陈青桐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她清楚沉忆辰即日要出发的话,那么京师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安排交待。并且从他那抹掩藏不住的焦急情绪可以得知,福建现状可能比朝廷旨意还要紧急。
“没事,一起吧。”
沉忆辰不待陈青桐多言,便拉着她一同回到屋内收拾。
这一刻,他突然感觉自己有些理解于谦,为何要冒着问罪的风险,擅自回京归家。
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与于谦做着同样的事情,对得起家国天下,却对不起家中妻子。
能在身边多陪一分,那便多温存一分。
收拾好行李后,沉忆辰并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他担心在路途中出现什么大变,于是前往书房写了两封书信。
一封是写给叶宗留的,让郑祥先行快马加鞭赶往福建,嘱咐他们暂且稳住局势,不要继续与官兵进行对抗。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坚持等到自己赶往福建。
另外一封,是写给自己业师林震。
来到京师的这几年,沉忆辰其实一直都与老师林震有书信往来。可古代车马慢,书信远,往往一个来回便是大半年时间过去。
这次福建平叛,对于叶宗留率领的矿工,沉忆辰倒不是很担心。
毕竟通过自己安排与倭国进行走私贸易,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能有条活路就没人会毅然决然的造反。
但蒋福成领导的尤溪万余炉丁不同,他们属于那种不造反就等死的处境,积攒的怨恨跟怒意,要远超现在叶宗留手下的矿工群体。
就算朝廷同意只诛首恶,随从者招安,裹挟者赦免,炉丁们都不一定会愿意放下刀枪接受招安。
地方官府的信用,在他们面前已然破产,就连自己出面,估计也很难博取炉丁的信任,这时候就得靠林震的声望,去搭建一座谈判劝说的桥梁。
虽说名义上沉忆辰是领军平叛,但只要存在一丝和谈的可能性,他都不愿意对福建百姓刀枪相向。
正统十二年正月初七清晨,数俩马车便停在了成国公府大门前,后面还跟着一小队骑兵。
马车是沉忆辰与自己亲信矿工乘坐的工具,而那一小队骑兵便是成国公从京营调拨过来的亲卫。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敢保证平叛过程中会一切顺利。这一小队骑兵的存在,或许无法对战局产生多大的影响,却可以在关键时刻护送沉忆辰撤退。
对于现在的成国公朱勇而言,他已经承受不起再“失去”一名儿子的风险,必须得保证沉忆辰的绝对安全。
“兵者,诡道也,切记在任何时刻都不能轻敌冒进,稳扎稳打即可。”
面对即将领军的沉忆辰,朱勇出言告戒了一句。
话语看似很简单,却包含着成国公朱勇丰富的战场经验。虽然明朝军队主力在京师三大营跟九边重镇,但福建靠海备倭,常规军力名义上有数万人之多,相比较起义军有着绝对的优势。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