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大明科学院 (二合一)(第 2/4 页)
说实话,他并不清楚内阁首辅沉忆辰,为何会挑选自己这个袭爵的年轻勋戚,来到辽东接替丰润伯曹义的总兵官一职。
要知道辽东乃九边最为重要的军镇之一,并且这一次主动征伐蒙古汗国意义重大,按照常理推测应该派一名老将坐镇,结果沉元辅却挑选了声名不显的自己来统帅辽东军。
不管沉元辅到底是有何考量,这份任命对于襄城伯李瑾而言就是一种认可,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李瑾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哪怕这次就是马革裹尸还,也一定要达成战略目标!
边关热血沸腾的出征仪式,并没有影响到京师的岁月静好,沉忆辰坐在书桌前,默默看完兵部尚书于谦送回来的军情奏报,然后就放在了一旁。
他丝毫不担心这次出征的结果,如果千挑万选的精兵,去打个出其不意的突袭都能战败的话,那就意味着大明北伐将遥遥无期。
胜利是必然的结果,无非就是看获利多少而已。
就在此时,中书舍人赵然元走了进来,朝着沉忆辰禀告道:“元辅,陛下授课时间到了。”
进入明良四年朱见清年满八岁,按照明朝祖制太子年满八岁之后就要出阁读书。虽然朱见清已经登基为帝,但他幼童身份本质改变不了,依旧还是要按照帝王教育的标准来执行。
身为帝王师,沉忆辰这段时间除了要处理内阁政务,还得增加前往文华殿的频率去教导明良帝读书,培养他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陛下今日已经上了几堂课了?”
沉忆辰揉了揉眉间,朝赵然元反问了一句。
“陛下凌晨便起来读书,已经上了两个时辰的课了。”
听到赵然元的回答,沉忆辰叹了一口气,某种意义上他是为明良帝感到可怜。
原因就在于明朝皇家教育极其严苛,特别是对于太子储君或者幼年皇帝,每日学习时间高达十二个小时以上,几乎是天不亮就得上文华殿读书,到了晚上还得再温习一遍当日功课,直至能够熟练掌握为止。
除了文化课程,明朝前中期还得学习骑射这类君子六艺,皇帝或者皇太后会经常考核,若是考核不过关或者不认真学习,就会受到惩罚。
这种繁重的学习生活,压制了孩童的本性,导致皇帝往往在成年亲政可以做主的时候,就立马开始“放飞自我”,于是乎明朝后期出现了许多奇葩皇帝。
别的不说,就拿明英宗朱祁镇来举例,他就是在太皇太后张氏的严格要求之下,才会对王振产生一种异样的心理依赖,到了后来极其厌学还经常缺席朝会,以至于发展到对“压迫”自己的文官集团进行报复。
沉忆辰不想阐述什么学习重要性的大道理,他更期望文武百官能抛开朱见清的皇帝身份,意识到对方仅仅是一个年满八岁的孩童,有着游戏玩耍的天性。
但是每当沉忆辰跟阁部大臣提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会遭到一致反对,哪怕商辂、萧彝、李贤这群外界眼中沉党铁杆,都不支持放纵皇帝去“玩物丧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