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502 执笔为剑 (二合一)(第 1/4 页)

    雪白的宣纸点点笔墨跃然于上,沉忆辰书写的《宗藩弊论》并没有全文痛斥宗室藩亲的恶果,相反站在古人的思维跟皇亲国戚的角度上,描写了他们的重要性。

    “以太康之尸位,而有厥弟五人,使其并建茅土,为国屏翰,羿何至篡夏哉!”

    开篇这段话取自明末启蒙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探讨夏被周灭亡,原因在于太康没有分封五个弟弟为诸侯,使之成为国之屏障,这才导致了最终亡国。

    接着沉忆辰把话题转到了春秋战国的四大公子身上,描述了各国宗室对于维系统治产生的巨大作用,明面上依旧是称赞前朝宗亲的正面影响力。

    但是接下来沉忆辰却笔锋一转,开始探寻宗室产生正面作用的本质,认为他们能兴国安邦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宗室的身份,而是他们本身的才华。

    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人才,帝王挑选人才要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就算对方出身于皇族世家,依旧可以举贤不避亲。

    所以下一句沉忆辰就写道“宗室汉唐之制,皆以宗亲与庶姓参用。入为宰辅,出居牧伯者,无代不有。”

    这句话的意思更为浅显直白,汉唐之所以能开创盛世,在于他们宗亲跟庶民百姓并用,甚至可以官至出将入相,没有任何的限制。

    《宗藩弊论》写到这里,基本上用来先扬后抑,随即沉忆辰图穷匕见的抨击道:“然则自古以来,待宗人之失,未有如有明者也。庸疏而舍戚,内羁而外亲,既不得筮仕为吏,而复限之于国城之中,若无罪而拘之者。”

    没错,这才是沉忆辰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明朝历代帝王打压下来,让皇亲国戚不得入仕为吏,也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只能世世代代困于封国城池中,简直就跟无罪拘禁没什么区别。

    或者换句更为粗俗点的说法,这就是养猪!

    商辂站在一旁,看着沉忆辰在宣纸上奋笔疾书,直到这一段写出来,他隐约意识到对方上疏的真正意图。

    沉忆辰并不是在为皇帝挡枪,转移宗室藩王对于易储的注意力,他这是要改祖宗之法,解开大明宗室身上的枷锁封印!

    如果这封奏章能在朝堂宣读出来,恐怕成为大明宗亲将会为之沸腾,把矛头全部对准景泰帝朱祁玉。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宗室藩王而言,你皇帝换谁当太子关我屁事,又不是让我儿子去继承江山。相反生在皇族出身高贵,却只能当猪一样被圈养一辈子,没有哪个宗亲会不想品尝权力的滋味。

    沉忆辰这封奏章一出,毫无疑问是在帮他们夺权,欲望这东西就如同出笼的勐兽一样,点燃了想要再熄灭就没那么容易。

    当然,沉忆辰不会那么好心,去帮明朝宗室藩亲们争权夺势。“扬”的部分已经写完了,接下来便是“抑”的部分。

    “为宗藩者大抵皆溺于富贵,妄自骄矜,不知礼义。至其贫者则游手逐食,靡事不为,名曰天枝,实为弃物。”

    这段话极其直白,直指长久养猪下来导致明朝宗室,名义上生在皇族是天潢贵胃,实际上就是一群妥妥的废物!

    朝廷不应该纵容圈养废物,那么就应该让宗亲藩王自食其力,刚好搭配上前面图穷匕见的放权。于是乎在最后的结尾处,沉忆辰这才提及克扣削减宗室俸禄,征收王府庄田税收,以及取消世袭罔替等等特权。

    不过提出的这些条件,沉忆辰心中很清楚属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行为,肯定短时间内是达成不了。但借用后世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华夏人喜欢调和折中,屋内太暗须开一个窗户,定然大家是不允许的。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风声 嬉游花丛 王者至尊小说 沉溺 希腊神话 小老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重生之民国元帅 办公室潜规则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汉帝国风云录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