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39 血脉传承 (二合一)(第 1/4 页)

    听到郕王朱祁玉说出留守京师的话语,孙太后脸上同样闪现过一抹诧异,不过很快就转变为神情复杂的苦笑道:“好,不愧是先帝的血脉,没丢大明列祖列宗的脸。”

    说罢,皇太后孙氏再度站起身来,走到御台的最前面,望着奉天殿内群臣说道:“此遭逢国难之际,传哀家懿旨即日起由郕王正式监国,兵部侍郎于谦代兵部尚书职,提督各营军马!”

    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前,任命郕王朱祁玉“居守”京师,终究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出师告捷朝局稳定倒还没多大问题,毕竟内阁跟六部完全能保证大明帝国的正常运转,郕王朱祁玉仅仅挂了个名而已。

    但如今国难当头,“居守”京师的名义跟权限,法理上无法号令天下兵马勤王。孙太后的这道懿旨,算是正式把大明帝国的权力,暂时移交到郕王朱祁玉的手中。

    “太后圣明!”

    殿内群臣听到孙太后这两道任命,许多人心中都可谓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在百官的眼中,孙太后除了身份尊贵之外,政治上面就是普通的一介女流,甚至还有家国不分的短见。

    大敌当前最害怕的就是内部出现动乱,那就真的会走到大明亡国的边缘。还好孙太后“深明大义”,关键时刻愿意给郕王朱祁玉放权,而不是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去提防打压。

    这可能也是皇太后孙氏的优点之一,那就是她虽然有小礼而无大义,有小聪明无大智慧,但好歹做事情的底线是损人利己。

    而不是像后世某位当权太后那样,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儿臣谢过母后!”

    “臣叩谢太后!”

    郕王朱祁玉跟于谦两人纷纷朝着孙太后行礼,不管她是否真的心甘情愿放权,至少在目前阶段能放开手脚守卫京师。

    “另外于少司马,传令南征军靖远伯王骥班师回朝。”

    孙太后紧接着又下达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让征讨麓川的王骥回来。

    虽然已经紧急征召了北直隶、河南地区的备操军,以及山东地区的备倭军赴京勤王。但孙太后心中很清楚,明朝卫所军制这些年败坏,真正战斗力的班军早就已经出征塞外覆灭,这些名义上的士兵其实跟农民无异。

    大明帝国除了“动机不明”的沉忆辰驰援军外,唯一称得上精锐,并且战斗力十足的兵马,便是靖远伯抽调宁夏边军跟江南士卒组成的南征军。

    再加上靖远伯王骥这些年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相信有他班师回朝捍卫京师,定能保住大明江山无忧!

    可这道命令听在于谦的耳中,他却面露难色。

    孙太后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靖远伯王骥确实是当世名将,南征军将士也当得起精锐之名。

    但问题就出在孙太后一知半解,并不知道南征军将士现在的难处,再说大军远征是想回就回的吗?

    南疆瘴气弥漫、蛇虫密布,南征军将士出征一年多来伤亡不低,战事也非常焦灼陷入了僵持阶段。大明已经投入了无数财力物力,才做到把死灰复燃的麓川思机法给压制住,现在要班师回朝等于前期努力付诸东流。

    况且人困马乏南征军将士返回京师,没有经过休整能保持多少战斗力,这些都是个未知数。现在让靖远伯王骥率兵返京,等同于在南疆跟京师之间做道二选一的选择题。

    可南疆可以放弃,京师却不能沦陷。权衡利弊之下,于谦终究还是选择了保京师,躬身领命道:“臣,遵命!”

    “少司马,哀家就把京师托付于你了,别让我失望。”

    皇太后孙氏最后意味深长的嘱咐了一句。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我家娘子,不对劲 江湖三女侠 风声 秘密部队之龙焱 1918远东战云 带着咸鱼系统打鬼子 妖尾的文字魔法 晋末长剑 机战之无限边境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北宋穿越指南 北齐怪谈 斗罗之墨竹剑 秦时:我,鬼谷大师兄! 活埋大清朝 召唤之绝世帝王 重振大明 大清巨鳄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