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0 于谦问罪(二合一)(第 1/4 页)

    沈忆宸叹了口气,现在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很多转折点,明明走向都非常清晰明了,就是没有哪位当权者愿意站出来主持大局,而是纷纷选择明哲保身。

    就好比王振宦官专权,正统七年哪怕太皇太后张氏崩逝, 没有了最强大的压制力量,“三杨”中的杨士奇跟杨溥依然能把控朝政、主持大局。

    但是他们选择了绥靖退让,让王振愈发肆无忌惮,开启了大明权阉专政的先河。

    又好比土木堡之变,面对明英宗朱祁镇的胡搞瞎搞,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勋戚武将集团,难道就真的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吗?

    答案很明显是有的,但是勋戚集团同样不愿意得罪皇帝跟王振,宁愿一起躺平等死。

    甚至就连明英宗复位的天顺朝时期, 真正的首位内阁首辅李贤都这样评价张辅:“辅既衰老,亦屈节于振以避祸,竟与土木之难,以衣衾葬焉。”

    简单粗暴点翻译过来,就是年龄大了不想惹事,屈服于王振听之任之,然后大家一块死球拉倒……

    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避祸”两字。当出头鸟有事第一个就找你,玩脱了不单单自己要问罪,就连全家都不保。

    明朝的勋戚看似地位崇高,却始终被皇帝给严加防范,打倒夺爵的不计其数,什么丹书铁券都能成为废纸。

    相反独善其身随大流就简单的多,不做事就等于不担责,真要崩盘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并且事态崩的越厉害,牵扯进来的人越多, 最后法不责众大家都平平安安混过去了。

    但也恰恰就是如此,才能彰显出站在风头浪尖上,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可贵!

    才能让诸如于谦、张居正这群站出来的人名留青史、功垂竹帛,被子孙万世所敬仰!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沈忆宸有担忧、有害怕、有纠结,却依然站出来为徐珵担保谏言的原因。

    山东地界黄河之患,终得有一个人去做实事治水,而不是仅仅站在朝堂之上悲天悯人。

    徐珵都敢拿命担保自己的治水策,为何朝中大臣无人发声,让皇帝花费点时间看上一眼?

    因为他们都怕担责!

    治好了黄河之患,功劳是徐珵的,但若是治不好,锅就得分一半自己背。

    所以之前朝堂两派争论,把仁以爱民、体恤百姓这套说的再怎么好听,一旦关乎到切身利益,那百姓万民还是自求多福吧。

    你这水爱谁去治谁去,反正跟我无关。

    沈忆宸不是什么精通算计的机器,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只不过在保身跟大义之间, 就算心中各种后悔忐忑, 行动上终究还是选择了后者。

    这才是践行着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沈忆宸支持徐珵的这番言论,让朝堂文武百官都把目光放在了他身上,绝大多数人都满脸诧异。

    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山东治水工部群臣都没有进言献策,两个毫不相关的翰林官倒是力荐治水策,什么时候翰林清贵这么闲了?

    而且问题是术业有专攻,翰林官让他们去辩辩经、修修史是一把好手,什么治水赈灾还是免了吧。

    当年建文帝就是信了两个纸上谈兵的货,把皇位都给折腾没了,嘴上功夫厉害就是空谈误国啊!

    所以奉天殿内外群臣,都不太相信沈忆宸跟徐珵两人,有什么治水能力。

    徐珵更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望向沈忆宸,以他的智商很清楚支持自己的风险。再说两人不过是点头之交,沈忆宸何必做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甚至是没有回报的事情?

    身为一个为了权势不择手段的人,徐珵不相信这个世上会有人因为公心大义支持自己。就算有,怎么看也不像是沈忆宸这种聪明人。

    “喔,沈爱卿也会治水?”

    经历过朝贡大礼的表现,现在朱祁镇对于沈忆宸“关爱有加”,立马就饶有兴趣的问了一句。

    “回禀陛下,臣修《寰宇通志》钻研过地理跟水利,徐检修所献确属良策,即能救山东万民于水患,又能保障漕运之通畅。”

    听到漕运二字,算是命中了朱祁镇的担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希腊神话 三国之暴君颜良 嬉游花丛 我家娘子,不对劲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圣女请安分 王者至尊小说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小将军是我心尖宠[重生] 福宝的七十年代 秘密部队之龙焱 在冷漠的他怀里撒个娇. 沉溺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带着咸鱼系统打鬼子 妖尾的文字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