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效搭讪,礼貌修养来加分(第 2/2 页)
第七,注意服饰和举止
一个人的服饰衣着往往代表一个人的身份,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比如,有客人来访,穿着睡衣接待,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应当衣着整齐地待客。假如给客人开门时穿着睡衣,应当让客人在客厅稍等,自己去换上比较整洁的衣服。服饰衣着要与环境场合相适应,正式的场合要穿庄重的衣服。
言谈举止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礼貌修养程度。去和别人搭讪时,应考虑搭讪的时间、地点、地位、年龄等因素。同女性一块上楼时,男子应走在后面,下楼时走在前面;同熟人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别人同你打招呼,应立即回应;同他人谈话时,要注意用词,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人的礼貌程度。人们总是愿意同彬彬有礼的人交往,不愿同不懂礼貌的人打交道。
总之,一个人的礼貌修养程度会影响到他搭讪的成败。如果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公德、尊重他人、守时守信、真诚友善、理解宽容、热情大方的好习惯,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那么,我们就能在搭讪中游刃有余,就有能力征服别人。
【延伸阅读: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炼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个人修养的重要环节与道德品质的结构和道德教育的过程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以概括为“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
“知”即道德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确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前提。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中,自学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而作出行为抉择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信”即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一道德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真诚信服及由此产生的对该道德义务的强烈的责任感。
“行”即习惯化了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由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其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并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
道德修养的目标涵盖较广,大而言之,包括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做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者,做一个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小而言之,包括怎么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合格公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