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复合型人才培养(第 3/4 页)
而没了绝对的军事实力,俄国人在冰城这嚣张跋扈的样子那就得改一改了,虽然现在冰城环境好了很多,但是俄国人依旧一副洋老爷的做派,这事儿总算是撕开一个口子。
朱传文正计划着后续等安德烈离开之后的立威活动……
“还有,徐世昌那边托锡良给你带了封信,这事儿啊,我本来想给你个惊喜,却是没想到你小青山的惊喜炸的我脑瓜子到现在都有些嗡嗡的,你这些东西可是比克虏伯炮带劲啊。”朱开山笑着比喻,同时从怀里掏出了一份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清廷邮传部牵头,也就是徐世昌亲自下场督办,1909年6月的时候,沪上高等事业学堂正式设立了船政科(大连海事学院前身)。借着这次学堂的分科设立,一个为期两年的短期培训班被办了起来,这次给了朱传文200人的名额,让他派人在明年3月派人前往沪上插班,进行1年半时间的学习。
“爹,我的天,这可是好消息啊!”朱传文看着这信,这惊喜还真是大。
汉耀现在面临着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不够,汉耀的中层说好听点,都是些泥腿子成了精,还要什么自行车。原本这件事儿是在后续汉耀自己人才培养出来之后才能逐渐替换,但是这次徐世昌此举还真是帮汉耀大忙了,1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而这200人,可不是单单就读船政科的人数,而是所有专业。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这地方很传奇,邮传部没组建之间叫做南洋大学堂,甚至说,它是如今清廷为数不多除了京师大学堂外少有的高等教育学堂,学校经费也属于邮传部亲自划拨,也就是盛宣怀的招商局和清廷的电报局捐一半,另一半走清廷财政。
这地方可是后来西交大、上交大、西南交大、湾交大和大连海事大学等“交通系“大学的前身。
特批朱家的200人插班,这是徐世昌斟酌再三决定的,属于关系户,将会分成不同的专业进行培训。
原因嘛!就是间岛拿回主权这件事儿办的太漂亮了,算是这位原来的关东总督给予朱家的奖励!
徐世昌深谙“既让马儿跑,又得让马儿吃草”的道理,清廷在关东的主要对手是谁,其实从徐世昌到所有大员都认为是俄国人。
毛子从1858年开始,可是不断的侵占了清廷将近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左宗棠带着棺材还打过一仗,要不让只会更多。这次面对日本人,徐世昌腰杆儿硬了一回。
所以他还是希望更硬,保险队的军事力量让徐世昌看到了未来在黑省与俄国人、日本人争锋的主要力量,扶持这股力量,就是他现在最为迫切想做的事情,正好,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
朱传文看着信大概的思索了一会儿,“爹,我打算把朱帆的一批手下调回来,让他们去船政科好好学学。”自己培养人才是一方面,但是有些东西还得系统性的了解,可能是祖传的因素作祟,毛子现在开船全靠一股子狠劲儿,这导致现在的汉耀海运公司路子有点野。
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海运公司可得多培养出来一批船长苗子。
“恩,海运公司的事儿你定。保险队也能出些人,传文,给爹匀50个名额怎么样?”朱开山一副当爹的都开口,你可不能拒绝得样子,他是明白接受教育的好处,保险队的架子拉的正规和奉天讲武堂脱不开关系,他捏着信自然也是为了和自己儿子谈谈条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