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二章丰田(第 1/4 页)

    “夏掌柜,三月煤场的利润不用上缴了,再给谷庵升拨过去两万银元,把冰城俄国工厂的帐结一结。”4月的头一天,朱传文在火车站送走了开赴小青山的教导队后,回来就把夏元璋叫道自己的办公室说道。

    夏元璋没了辫子,那顶帽子自然也不见了。每天顶着个光头在他眼前晃荡,出乎意料的,还挺顺眼。不过头发长得快,这一根根的也就长了出来,不过,传杰,你的未来的丈人居然头发稀疏!你可得好好留意自己的孩子,希望能继承朱家这一头强劲有力的头发!朱传文偶尔胡思乱想着。

    说回正题,这光头既然归心了,那也就能重用了,往后汉耀的资金调配就由他全权负责。每个月,由朱春山或者朱传文查会一回帐,不是不放心,而是制度。之前朱春山负责的时候,也由夏元璋和朱传文轮流查账。

    而朱春山,则是要开始打从来冰城朱传文就预备好的正经工作了,原来是负责汉耀工厂的保卫,现在还加上了工人纠察队。至于为什么说正经,那是因为,在并冰城的工人纠察队有着配枪执法的权利!

    工人纠察队直接从驻滨江城的保险队中抽调60多人,配手枪,暂时试点驻扎在汉耀家属院周围,开始光明正大的持枪维持治安,朱春山便是工人纠察队的队长,坐班俄国警局,对标一个副警察局长的位置,俄国警察也就300来人,这偌大的冰城,除了侨居区还真是管不好。

    现在60多人是试点,但是当汉耀的广厦计划全面实施完成后,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朱传文不提,自然有着安德烈想看看这扩大试验之后的效果……

    “知道了,东家,这是划拨银元的留存,你得签个字儿。”夏元璋变戏法似的直接掏出了朱传文说划拨金钱这件事情的留存单。

    “怎么,夏掌柜,现在能掐会算了?”朱传文心里美滋滋,脸上含着笑说道,不错啊,这工作总算是积极起来了。至于夏元璋怎么知道的,自然是谷庵升朝这边要钱了呗,这钱的用途都是之前商量好的。

    以往,夏元璋都是拨一下动一下,现在倒是知道把工作往前赶了。还挺有分寸,等朱传文说完才把这单子拿出来,不知道做好几天了?

    听着自家东家的调笑,夏元璋好似诉苦:“哪儿啊,东家,谷庵升自打旁敲侧击的告诉我欠着俄国商人钱之后,天天来我办公室溜一圈,也不说要钱,定时定点的喝杯茶就走,我那点好茶全给他糟蹋了。今天有您这个单子,这谷掌柜可得消停一阵儿了。”

    “哈哈哈。”这倒是和朱传文想的一样,谷庵升这个急性子,碰见夏元璋这个周全人,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儿。

    夏元璋看朱传文签完字儿,拿着单子就去转钱……

    而夏元璋的桌子上,也就多了2斤朱传文最爱的今年新的“明前”祁门红。

    夏掌柜走了,朱传文万向小青山方向则是思考起这次停在海参崴“依兰号”的出航,味精厂从今天开始也是真是投产了,每个月3吨味精的产量,加上之前的那1吨,总计4吨味精,也就才4万瓶儿,所以剩下的8000多吨的货物就成了大头。

    大头的货物则是由煤场3月的收益将近4.5万个银元,再加上划拨的2万个银元,总计6.5万个银元撑起来的。这些钱会在冰城换成草原上好销售的物资。其实已经启动了,从年后到现在的2个月时间里,价值6万银元的货物已经由运煤的火车返回小青山时运抵。

    欠了冰城的俄国商人将近6万个银元,也怪不得谷庵升天天找夏元璋喝茶,不过有着朱传文的调配,这下算是一次结清了。原先这事儿是看在朱传文的面子上暂时挂账的,当初说的2个月付清,也算是严格遵守了合约。但是往后,谷庵升自己就能搞定!

    汉耀一系这次可是有着三个冰城公议会议员呢!

    还剩下5千个银元,这是流动资金,总有些需要钱的蒙古人,但也是极少数了,习惯了以物易物的他们,遭受过各种利子钱的他们对于钱这种东西并不是特别热衷,除非是必须要用的时候才回来兑换,5千,足够了。

    夏元璋将一叠子不同面额的俄国银行汇票递给了谷庵升,老谷摇曳着,就走出了汉耀的大门……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大清要完 大唐腾飞之路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晋末长剑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寒门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蜀汉之庄稼汉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民国之文豪崛起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江湖三女侠 撩神[快穿] 大汉帝国风云录 佣兵1929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沉香雪 我在木叶练吐纳 谍影:命令与征服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从冒名顶替县令开始 将军家的农门悍妻 古龙文集·小李飞刀(全9册) 星星眨着眼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