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对藩属就得用强(第 2/4 页)
“微臣在公报和邸报上见闻,理蕃院自礼部脱离而出,专擅于内藩,如朝鲜,乌斯藏等属国,也涉及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等。”
“虽然权责较轻,但自古以来,乱事皆起于萧墙之内,如建奴,就是辽东行都司对女真重视不够,坐视老奴兼并部众,遂成甲申之祸……”
这番解释,从官方意义上来说,倒是体面的很,无论是吃一堑长一智,还是防微杜渐,都是对理蕃院的肯定。
作为亲手剥离理蕃院出礼部的人,皇帝自然对堵胤锡的肯定表示满意。
“你算是明白了理蕃院的真意。”
朱谊汐微微点头,看着这位精瘦,且浑身充满干劲的臣子,很有几分满意。
无论是在江苏清整理军户,清理军屯,还是刚才的一番表现,都足以证明,其是个忠心向上,紧跟着皇帝步伐而走的人。
毕竟在朱谊汐看来,他来自于后世,又亲自建立了新明朝,如今想法和改革他不缺,就缺执行人。
权力的核心,就在于用人。
不然,好的改革,所托非人,就会从仁政变为暴政,反而起到反作用。
突然,皇帝话头一转:“你在江苏任上干的不错,军政兼顾,让这块大明财赋重地恢复了活力。”
堵胤锡治吴以来,近三年赋税无有拖欠,士绅守法,粮税商税大增,朝廷新增百万丁口。
尤其是淮北地区,黄河夺淮后,曾经的淮海粮仓成了大范围的盐碱地。
堵胤锡倒是不怕,他将大部分盐碱地无偿分配给百姓,并且宣布十年免税养地,促进开发。
经此一项,开垦盐碱地百万亩,而且每年还在新增。
仅凭借此项,就足以在一众巡抚中脱颖而出了。
“有人向我举荐伱为宣大总督……”
按照惯例,巡抚升总督是升迁的正常标准,官衔从右副都御史变为右都御史,正二品。
朱谊汐饶有兴致地问道:“你的意见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