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三尺青峰破霜雪(第 2/4 页)
皇帝闻言,伸手揉了揉额头,“不知为何,朕总觉得秦灼这次去北漠会再生事端。”
李公公好话说尽,都快不知道怎么劝了。
他只能跟皇帝说,肯定是您这些时日劳心劳力给闹得想多了云云,好说歹说才给劝歇下了。
李公公退出殿外的时候,抬袖擦了一把额间的冷汗,抬头看向北方,心想:
冬月已至月末,马上就到寒冬腊月了,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知道大殿下她们何时能到北漠?
……
从京城到北漠的这一路,越往北走,天就越冷。
风霜雨雪天天换着来,更离谱的是,它们有时还结伴来。
原定和亲队伍半个月就能到北境,结果走了十天,一半路程都没走到。
好在两国谈和之后,北漠大军已经退出百里外,没再围着北明城不放。
这要是北漠没退兵,非要等着和亲队伍到了才肯走的话,估计就要一怒之下攻城略地,等她们赶到北境,只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秦灼他们。
实在是随行的车马太多,粮食布匹都是占地儿的东西,运送的车队跟着一道走,想快也快不了。
再加上风雪阻路,难免走走停停,分外磨人。
不过,这对秦灼来说倒是件好事。
她每至一城,都在驿馆稍作停留、修整一番,按着顾公子派人给她送来的消息,风云令一掏,就把能卷走的东西全都卷走。
各城官员为此叫苦不迭,有些都哭上了。
可哭也没用。
秦灼拿着风云令同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瞧见我这风云令没有?皇帝亲自给的。”
“我大兴朝开国皇帝就是拿这风云令打下的江山,如今我只从你们这里运些粮食布匹,金银财物,没要人要兵已然很体恤你们了。”
得了大殿下‘体恤’的各城官员闻言,顿时哭都哭不出来了。
一开始,所有人都在为秦灼主动请缨去北漠和亲之事,称大义,赞扬不已,直到她这一路行来,经过各城,如同悍匪过境,粮食、布匹、特产、财物能卷走的全都卷走,恨不得连城墙都撬走半座。
市井坊间再提起这位大殿下来,便褒奖不一,有夸得有骂的。
也有耿直的官员当面说秦灼,“我等原以为大殿下去北漠和亲是为国为民,如今观殿下风过留痕、雁过拔毛之举,带着这么多东西去北漠只为保全自己性命,实在称不上‘大义’二字。”
秦灼对此不甚在意:要怎么说都随你,我要的东西得给我备齐。
她这一路,每到一个地方就拿着风云令在众人面前露个面,放几句话,剩下的事就交给谢无争去办。
无争到底是做过十几年皇子,由谢皇后亲自教养着长大的人,一身贵气,威仪不减,又因知晓皇帝不是他亲爹,那些憋屈劲儿都没了,与各城官员打交道做事来简直得心应手。
秦灼闲下来的时候,就教初五认认字,练练剑。
少年还是不会说话。
她沿途找了好几个大夫来给初五看过。
有的说:“不瞒贵人,这少年大概是个天生的哑巴。”
也有的说:“许是自幼离群而居的缘故,无人同他说话,他就忘了怎么开口说话,这事急不来,得慢慢教。”
反正一时间,所有大夫都对初五口不能言这事素手无策。
少年自己不觉得有什么。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