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舌战群臣(下)(一更,求求银票)(第 2/3 页)
“何大人,这是本宫替父皇监国两个月以来,你刑部递上来的折子,你自己看看其中的内容,连市井小贩之间的谋杀小案,长安县衙和刑部都破不掉,你告诉我,这就是你口中的为父皇效力,为百姓立命?”
继而,他向前走出两步,转过身看向朝中百官,继续道:
“诸位不妨回顾历史,你们想想有哪些朝代在昏君庸臣的治理下能够长治久安的,本宫不说远的,隔壁的楚国现在是什么样子,本宫相信诸位都了解。”
“既然如此,朝堂上的实干之才无人来扶,本宫来扶;制度有缺无人来改,本宫来改;天下生灵抱有冤屈无人能审,本宫亦能审!”
杨安面色坚毅,语气中满是威严与自信,让那些开口反对的官员们哑口无言。
蜀皇再次抬起头,看向杨安的眸子中透出欣慰,那个经常匍匐在他身边要糖吃的小安儿真的长大了,轻笑一声,询问道:
“林相怎么看?”
林斌从宋诚身边穿过,迈着缓慢的步子移动到中央,拱手道:
“老臣赞同太子殿下的说法,朝廷需要更多的人才,能者应当居于高位,若是有一天,有人能够为蜀国江山社稷而操劳,为蜀国千万生明而立命,老臣便是将这右相的位置交给他,又能如何?只要蜀国能够繁盛富强,为人臣者便心满意足了!”
蜀皇点了点头,林相虽没有陈相闻名,但亦是为蜀国操劳一生,听了臭小子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定然会站在杨安一边。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不禁转到杨志身上,询问道:
“志儿,你怎么看?”
杨志缓步移动到杨安身边,拱手道:
“禀父皇,儿臣赞同安弟的做法,此外,除了刚才所说的实习、考核以及奖赏制度,儿臣觉得科举制度应当再与朝堂挂钩,既然长安有国子监,各州府又怎能缺失各类教育人才的机构,儿臣愿意捐出五百万两,用于地方州府建设学府!”
建王阵营的官员们顿时傻了眼,他们没想到他们的领头羊、核心人物竟然会帮杨安说话,一个个如同蔫了的花儿般低下脑袋。
就连蜀皇都有些意外,他早就猜测出这些日子各部递上那么多无用的奏折为难杨安是杨志的安排,却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帮杨安说话。
不过,这样也很合他的心意,哈哈大笑两声,挥袖道:
“说得有理,但区区五百万两还远远不够,朕决定了,此后十年,户部每年拨款千万用于地方学府的建设,此事全权交由杨安与杨志负责,还有杨安刚才说得那些,三省六部即日起开始实行,太子尽快将具体事宜给朕递上来,诸位可还有异议?”
闻言,朝中官员没有一人吱声,因为他们知道陛下已经做出决定。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