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推演结算(中)(第 3/4 页)
"粘杆"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掩护,在他们爬高上低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秘密.
在当时九子夺嫡的紧张时期,于是胤禛就开始让这些人执行起了探查任务.
到雍正继位后.
他就将粘杆处保留下来,正式成为内务府的一个机构.
雍正对粘杆处人员的选择非常慎重,粘杆处的头目叫粘杆侍卫,大多由雍正以前王府的亲信旧人担任.
其他成员则叫粘杆拜唐阿.直到嘉庆皇帝时期,粘杆处才被正式取消.
根据后世2019年国家档案资讯网通过光明日报发表的《满文档案全文检索数据库对公众开放》报道中附带的检索数据库可以看到.
早在1820年之前.
粘杆处的特工们就已经搜集了大量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情报.
他们不仅知道法国大革命的来龙去脉,而且知道英国发生了全面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并且很清晰的了解在全世界海洋当中航行着英国的舰船等当时最新的信息.
再举个例子.《马戛尔尼日记》.1793年6月.
经过长达9个月的长途跋涉.
由英国皇室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总算抵达了天津海岸,随后前往京城面见乾隆.
在马戛尔尼递交上英王乔治三世的国书,并提出通商的请求后,却被乾隆干脆利落地拒绝.
并且回答了那一句著名的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根据《马戛尔尼日记》的描述.
当时为了能够达到通商的目的,英国使团带过去了工业革命最先进的产品.
其中甚至包括卡宾步枪和连发手枪.
可当马戛尔尼自信满满地将这些物品摆放在接待大臣福康安面前的时候,他的态度却显得冰冷异常.
按照《马戛尔尼日记》的原话描述.
福康安只是"不只置之不顾,甚至从此以後就镇日不露笑容."
只是说道:"这种军器操法,谅也没有什麽稀奇.看亦可,不看亦可."
同时呢.
福康安不需要马戛尔尼教导,就可以熟练的使用各种枪械设备.因此马戛尔尼极其费解,把这事儿记到了日历里.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法国人钱德明在同年临死前给出了解答:在马戛尔尼到达之前,乾隆就知道了法国大革命的事情.
因此当时乾隆对于同样束缚住皇室权力的英国,自然观感不高.要知道.
路易十六被砍头发生在1793年的1月21日,从法国回到东方最少最少都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在马嘎尔尼使团到达之前两个月,乾隆就得知了路易十六被砍掉了脑袋的消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远远不是一句闭关锁国就能描述完毕的.
清朝统治阶层当时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但他们防范的始终还是汉人,民族矛盾在当时甚至要高于阶级矛盾.
所以徐云对于清朝的看法历来是'腐朽',几乎不会用'封闭'去形容.
这也是他为什麽不愿意去给清朝续命的原因——那些人真的是又蠢又坏.
而很明显.
这个副本中的粘杆处并未被嘉庆取消,而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徐云\史元彪甚至田浩所,都是粘杆处的成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