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二十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下)(万字更新!!!)(第 3/4 页)

    所以你在网上无论怎么搜,都不会找到任何与摄像机观测有关的专业论文或者实验视频。

    实话实说。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确实非常惊悚,它的真相至今未曾被破解。

    但如今网络上看到的‘惊悚’,实际上带着二创的添加色彩。

    目前真正完成过的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只有以下三个:

    1、早期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是在量子力学建立初期就经过实验验证的现象,比较有名的是日立电视台的电子双缝干涉。(hita/rd/portal/research/em/doubleslit.html)

    2、惠勒的延迟实验。

    在1979年的时候。

    曾经和爱因斯坦共事的约翰·惠勒在为纪念爱因斯坦的大会上,提出了一个理想实验:

    为了摒弃观测行为对电子双缝干涉中电子行为的干扰,通过某种方式在电子通过双缝后才进行观测。

    它的思路是这样的:

    从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半反半透镜1,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

    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个全反射镜a和b。

    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

    c处放有两探测器ab,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

    接下来。

    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的c点处再放置一个半反半透镜2,便可以使光子发生自我干涉。

    适当调整光程差后,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总是无法收到信号,

    与此同时,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总是接收到信号。

    这个实验之所以叫延迟选择实验,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半反半透镜1之后,再决定是否放置半反半透镜2。

    也就是说在光已经决定完选择波动性还是粒子性之后,我们再去放置半反半透镜2去观察它。

    实验最开始提出的时候是一个思想实验,但后来经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曾经刊载于sce。(doi: 10.1126/sce.1136303)

    理想的单光子源早在1974年就已经问世,上面的惠勒实验中的单光子源利用的是金刚石n-v色心的缺陷。

    3、量子擦除实验也是经过实验验证的。

    量子擦除实验聊起来比较复杂,也就是所谓‘八纳秒内可以改变过去’的源头。(d/10.1103/physreva.65.033818)

    嗯,就这三个——或许还有其他一些改动过的其他实验,比如c60之类的,但核心原理都和这三个实验相同。

    目前最接近所谓‘摄像机’的成果,应该是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在2011年搞出来的一份报告,但距离真正的摄像机还相差很远很远。(d/10.1088/1367-2630/15/3/033018)

    顺便一提。

    网上现在所谓的摄像机拍出的‘摄像机’图样,实际上是霓虹的外村彰带领团队在1988年做的电子干涉的图样。(d/10.1119/1.16104)

    所谓直接可以观测到电子通过哪个缝的实验,依旧是思想实验,至今没人真正能够做出来。

    目前真正能做的‘观测’是什么呢?

    是在双缝之间安装电子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无法直接显像,无法观测微粒路径,只能作为接收屏。

    当打开探测器开关,光就呈现粒子性;

    关闭探测器开关,光就呈现波态。

    好比天上下了场‘雨’,你没法知道它是从哪片云层落下来的。

    但是你伸出手,接到的是雨。

    不伸手用眼见看到它落地,掉落的就是一朵花。

    一切取决于你的观测,或者说干扰。

    所以电子或者说的双缝干涉实验,实际上从头到尾令人惊悚的就一件事:

    那就是文科生一点都看不懂....

    咳咳...错了错了。

    惊悚的地方在于你不去测量是一种结果,测量的话是另一种结果——再提醒一次,这里的测量不是摄像机的直接测量,而是接收屏的探测器。

    也就是任何可泄露出路径情况并且被记录下来的信息,都会导致量子坍塌。

    就这么简单。

    辟谣科普,我们是专业的。(笑)

    这也是现在纠缠态的研究领域之一。

    搁某些黑暗流科幻小说里的表述,差不多就是“被设计好的底层逻辑,可以证明人类是被关起来的小白鼠”云云......

    真正的科学,不应该是在发现未知的时候,把它二次加工成更恐怖的谣言去吓人。

    而是应该在发现未知后,尽量的去破解它的奥秘。

    当然了。

    目前的徐云倒是不需要考虑这么复杂的事儿,眼下他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社员们认知上的冲突:

    “唔....各位同学,稍安勿躁。”

    “各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毕竟我说的这些内容,确实和大家已有的观念相悖。”

    “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是之前的那句话——可以先抛开实验结果,单纯来讨论实验设备的特殊性。”

    随后他环视了周围一圈,朝台下一摊手,语气中带着一丝诱惑:

    “难道大家就不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光子单独发射出来吗?”

    此话一出口。

    台下原本有些嘈杂的议论声,便再次化作了寂静。

    制备单光子。

    这短短的五个字在2022年都能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就遑论1851年的自然科学爱好者了。

    因此很快。

    众人脸上原先那些清晰可见的质疑,逐渐便被犹豫与好奇替代了。

    见此情形。

    徐云顿时心中一定:

    很好,鱼儿上钩了。

    众所周知。

    后世制备单光子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用普通光源发光,然后加一个很强的衰减,将光强衰减到飞瓦以下。

    这样每秒钟只有几千个光子发射出来,基本上就是单光子发射了。

    又比如用单量子点光源。

    这玩意儿只包含一个发光分子或结构,同一时刻只能发出一个光子。

    天天被提到的量子通信,通常就是用的这种光源。

    如果以上条件还是难以获得,各位同学则可以掏出神光棒,变成迪迦来制备光子。

    不过徐云并不准备使用这些手段,他准备在1850年来个早期的电信诈骗:

    用电子来代替光子。

    毕竟单一电子的发射比较容易——至少比单个光子容易,准确性方面也要高点。

    同时电子....或者说所有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甚至这个概念现在还扩充到了微生物:

    在2019年的时候,科学界已经让分子量1886的短杆菌肽发生了双缝干涉而没有损害它的生物活性。(d/10.1038/s41467-020-15280-2foore)

    还是那句话。

    前端的科学成果,有很多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认知,真的会让你产生怀疑世界的错觉。

    因此只需要一点微小的操作,徐云便能成功把光子换成电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异度旅社 诸天从婴开始 天倾之后 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港综世界的警察 天命神算 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赛博英雄传 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机战:从高达OO开始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故障乌托邦 快穿之不服来战呀 绝境黑夜 我终将肝成神明 踏星 时空之头号玩家 捡到一颗星球:我的冒险被直播了 地球主机
最多阅读 全球灾变之末日游戏 木叶之隐藏BOSS 富贵不能吟 轮回乐园 小世界其乐无穷 人在四合院已悄悄暴富 天命神算 开局签到泰坦血脉 绝境黑夜 不装了,我老婆是精绝女王 斗罗之酒神 电磁暴君 恐怖时代之我城隍开始签到 走进不科学 驱魔人 漫威之开局穿越成龙历险记 神秘复苏之黑手 都市仙尊 我攻略的反派都黑化了 大秦之盖世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