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气化三氢(万字更新)(第 2/4 页)

    只要分配一些核时给财务,有计算机协作进行数据统计,这个工作并不算困难。

    至于各个分厂的财务,今后便主要负责经费上的核对,也就是经费领到多少结余多少。

    如果人手有空余,则可以调派到副业队或者数算组——搞会计的有两个能力非同一般,一是背锅,二就是数算。

    至于科研人员的工资条则是因为涉及到了一些原单位的关系,其实本就应该和一线工人分开发放了。

    只是如果徐云没记错的话。

    这种改动应该要等到七年后基地迁移至川省九院后才会开始实施,没想到如今居然提前问世了。

    接着李觉又刻意停了几秒钟,观察了一番现场众人表情,才继续道:

    “同时除了工资发放之外,咱们基地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改动。”

    “首先一点便是.....基地的轻核组要正式成立了。”

    听到轻核组这三个字。

    这一次,台下终于响起了嗡嗡嗡的讨论声,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些许意外。

    很早以前提及过。

    核反应有两种,一种是裂变,也就是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

    另一种是聚变,就是两个轻核聚合在一起变成一个重核。

    进行核裂变的是原子弹,进行核聚变的是氢弹。

    所谓所谓“轻核”呢,指的就是核子数小的原子核,例如氕、氘、氚、氦等原子核都是轻核。

    因此氢弹的研究小组便叫做轻核组,全名为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

    轻核组的实际成立时间可以追朔到去年,黄祖洽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刘宪辉和萨本豪还有何祚庥等人。

    不过去年成立的这个轻核组只是一个空壳子...或者说预先腾出来的位置。

    整个轻核组从组员到黄祖洽这个组长,平时研究的都是原子弹相关的核裂变理论。

    但基地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性的空置而言,国家对于氢弹的重视程度丝毫不比原子弹更低。

    果不其然。

    在今天的这次欢迎会上,李觉便抛出了组建轻核组这个重磅消息。

    随后李觉从桌上拿起了一份文件,将其翻开一页,正色道:

    “好了,诸位请先安静,现在由我宣读相关文件。”

    “根据二机部以及‘家里’的讨论、筛选,现责成221基地即日起正式成立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

    “轻核组将承担起氢弹理论的相关研究,拟定全组成员数量91人,组长由黄祖洽同志担任。”

    李觉话音刚落。

    徐云左手边三个身位的椅子上,便迅速站起了一位三十多岁、头发极其稀疏的圆脸男子。

    此人正是黄祖洽。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有部电视剧叫做《功勋》,叙述的正是国家各个阶段的重大项目和功勋人物。

    在关于原子弹研发的情节中,有个角色叫做陆杰。

    陆杰这个角色属于捏合型的角色,其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但最主要的原型便是黄祖洽。

    六年前。

    钱秉穹率领近40人的“热工实习团”赴毛熊学习,黄祖洽便是反应堆组的成员之一。

    结果学习期间,黄祖洽在对方设计方案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毛熊专家的计算是该反应堆需要63根铀棒才能达到临界大小,而他计算的是56根。

    反应堆如果超临界,将会引发事故。

    经过反复测算,最后双方判定黄祖洽的数据才是对的。

    三年前实际建堆时,兔子们果然只用了56根铀棒,后来的临界启动实验结果也证明,黄祖洽是正确的。

    除此以外。

    黄祖洽在整个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贡献了很多成果,是氢弹研发的重要带头人之一。

    例如在氢弹理论攻关中,彭梦熊便给出了三个模型分别让周光召,黄祖洽,于敏去计算。

    虽然黄祖洽研究的挡光模型最后被证明无法在技术上落实,但他产出的有关氢分子激发态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却给于敏的后续研究带了很重要的帮助。

    只是遗憾的是。

    黄祖洽最终得到的荣誉却并不算高。

    原九院理论部赫赫有名的“八大主任”中的四位物理学家,除他之外的三人都算是功成名就:

    陆光达担任了九院院长,周光召担任了中科院院长,于敏担任了九院副院长兼九所所长,且都列名“两弹一星”元勋。

    唯独黄祖洽既没有获得勋章,也没有担任重要职务,而是在晚年选择了去北师大教书,也是令人感到惋惜。

    随后台下众人很给面子的为黄祖洽鼓起了掌,也算是对他正式负担起氢弹理论研究进行了恭贺。

    待掌声稍歇。

    李觉便继续宣读起了其他任命:

    “根据组织安排,轻核组内部将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方向,分成四个课题小组。”

    “一组小组长由周光召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二维流体力学、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关理论推导。”

    “二组小组长由何祚庥同志担任,负责β粒子的相关推导。”

    “三组小组长由于敏同志担任,负责构型以及唯一态粒子的计算设计。”

    “四组小组长由胡华琛同志担任,负责高爆和散射方面的推导。”

    与之前的黄祖洽一样。

    在李觉说完之后,现场也站起了四位年龄不一的成员,三男一女。

    其中最靠近上首的便是周光召,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功勋之一。

    早先曾经提及过。

    在整个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

    兔子们一共发现了11处海对面以及毛熊的错误,其中最重要、足以动摇核工程基石的错误一共有两处。

    一是中子运输方程,二便是周光召发现的有关次级中子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的错误。

    并且根据后来解密的文件来看,这个错误并不是毛熊故意给错的数据,而是毛熊核武器第一人萨哈罗夫犯下的一个重大失误。

    所以别看周光召从目前的职务上看是黄祖洽的下属,实际上这是为了保证研究效率的安排。

    论目前在基地的重要性或者说话语权,周光召其实还在黄祖洽之上——只是他们都不在乎这些虚假排位罢了。

    至于周光召身边的另一名有些龅牙的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何祚庥了。

    这个很容易被念成‘何作麻’的大老,在后世的争议也同样很大。

    不过他的争议和成就荣誉无关,而是因为他出了名的大嘴巴.....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位就相当于是科研圈的鲁迅,而且一口气喷了整整五十年.....

    例如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这位大老便口无遮拦的diss过华为、贬损中医、攻击他人为“口力劳者”,95岁了还天天在头条打字喷人,精力好的跟59岁似的.....

    说句实话,何祚庥的有些言论确实不太恰当,这方面的抨击徐云其实也是不太认同的。

    但另一方面。

    就像游乐王子扮演者卖茶坑人、但不影响游乐王子这个角色很有童年价值一样,有些事要分开讨论。

    虽然何祚庥后来到处diss狂喷,这却并不影响他本人的能力和早期贡献。

    后世有些言论说他是当秘书上的院士,一天科研没搞,这同样也是有些极端了。

    人家好歹也是水木大学的毕业生,当年被选派去毛熊进修过,后来还指正了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此前提及过的层子模型他也算是主要贡献者。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敢刺杀董卓的大汉忠臣呢,更别说何老爷子只是喜欢喷人罢了,远远没有达到勇者变恶龙的情况。

    对了,顺带一提。

    后世传闻何祚庥曾经说过【中国对物理学贡献为零】,这倒是个经典的谣言。

    他的原话说于2022年,内容是这样的:

    【华夏的科研水平和海对面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就比如去医院看病所用的医疗设备,95%都是进口的,而且这些设备用的大多都是物理学的原理,这方面咱们的贡献是0,专利全在国外。】

    诚然。

    这句话里的“95%都是进口”的数据同样也是老黄历了,带着很浓的公知味儿,如今迈瑞、东软、联影、万东等国货早就打下了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的一大半江山了。

    但这问题再怎么严重,也和【华夏院士说华夏对物理学贡献为零】是两个性质.....

    总而言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异度旅社 诸天从婴开始 天倾之后 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港综世界的警察 天命神算 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赛博英雄传 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机战:从高达OO开始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故障乌托邦 快穿之不服来战呀 绝境黑夜 我终将肝成神明 踏星 时空之头号玩家 捡到一颗星球:我的冒险被直播了 地球主机
最多阅读 轮回乐园 富贵不能吟 某某 天命神算 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好人[快穿] 她甜不可攀 斗罗之酒神 末世奴役系统 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皓月当空 快穿之不服来战呀 罪无可赦 全球灾变之末日游戏 星际工业时代 末世之重返饥荒 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恐怖时代之我城隍开始签到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女装佳人养成日记 从学霸开始打造黑科技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