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两百二十五章 穷和富(第 4/4 页)

    其实观察国外就能发现,国外已经和平发展几百年了,而华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和他们相比,发展的时间没多久。

    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中产阶级什么的,中产阶级一年能在孩子身上花十几万、几十万,教育演变成了军备竞赛。

    而且在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呈现出圈子化,各种不同的圈子一起生活、合作。

    有的圈子里的人只需要维持现状不坠落就可以了,有的圈子却需要不断地向上突破。

    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维持不掉下来就行了,有些却需要气喘吁吁爬上去。

    问题是高楼层的人在竞争中维持很高的优势,层次越低的人资源和条件越差,爬起来就越难。

    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而且越成熟的社会越这样。

    就比如在德意志,百分之五的人拥有全国将近一半的房子,剩下的人大部分租房。

    莱比锡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有房,剩下的人租这些人的户。

    之前网络上有个说法,说是德意志人不急着买房,所以房价不高。

    实际上只有傻瓜才不喜欢房,德意志人多数都攒不住钱,普遍买不起房。

    国外的国家,富裕的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优质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通过优质小学升优质初中,然后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顺着这样的路径就上去了。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进了优质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国外顶级私立也没这个效果,但是概率会增加很多。

    相对的,普通人上名校的概率会减少很多,受教育的权利就这样一点点向上移动。

    明清时期朝廷就发现一个现象,南方在科举考试中比北方厉害得多。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南方受战乱祸害较少,很多富足且有文化的家族底子足,这些家族往往藏书上万册,甚至有藏书楼,历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熟悉科举套路,辅导下家里孩子自然有加成。

    更重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南方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培养小孩上,南方读书的孩子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北方。

    其中某两个省的书院加起来数量比全国都多。经济实力的优势今后馈到所有层面,包括教育。

    华国从明朝开始,就有点像现在的录取模式,各个省都会有照顾,而不是简单的全国一起录取,但是在各省内部,依旧是有些地方霸占了全省绝大部分名额。

    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再演变一些年,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就做不了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

    举例来说,孩子进不了某些好的学校,就考不上211和985,或者说很难考上。

    如果上不了这类大学,将来就没法进入更好的公司。

    这些并不是准备贩卖焦虑,而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或者说已经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仵作惊华 白色口哨 温香艳玉 偏执狂 入迷 撒娇 我这糟心的重生 刺青 魔种降临 谁把谁当真 重生香江 俗人回档 最后一只瓢虫 娇瘾 择木而栖 夜行歌 丞相不敢当 不循(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