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一章 区块链(第 3/4 页)
之前交易小白支付给小王60btc,你支付给小王60btc。
当前交易小白支付给小黄20btc,你支付给小黄10btc,你支付给小黄10btc。
这里说一句,“你支付给小王20btc”中的20btc是一个整体,无法分割,因此无法只从中拿出10btc交易。
还有最后一个改进就是不留证明,改留比特币账号。就是用户a并不用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一个字符串来代表自己进行交易,同理,用户b和c也是如此,只留下了一个字符串。
所以你们室友在帐本里都不写名字,而是写下跟各自对应的字符串,即比特币账户。
虽然对于你们四个人的寝室这纯属脱裤子放屁,但如果对于规模更大的系统,比如前文提到的整个学校而言,这种操作可以极大提升隐私性。
我们只能知道每个账户,而无法知道谁拥有这个账户,这就保证了隐私性。
而区块链呢,就是从这一节开始进入正题。
前面我们提到了这个账本是分布式存储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独立管理的账本。
当这个账本系统变得很大时,一致性问题就必须要考虑。
比如,如果你有室友在交易记录发布时不在寝室,那么他就错了这次消息,使得这次消息不会出现在他的帐本里。
换回比特币系统,也就是部分电脑可能处于关机或者未联网状态,会错过部分交易。
此外,还可能会有黑客入侵部分电脑,篡改交易记录。
此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实际网络拓扑非常复杂,链路质量的随机性很大。
因此,如果用户a(假设账户里有10btc)连续广播两条相互矛盾的消息,比如:
交易信息1:用户a支付10btc给b。
交易信息2:用户a支付10btc给c。
有的读者应该会觉得,那我们就采信先收到的交易信息1,忽略与之矛盾的脚印信息2不就行了。
但问题是,因为网络链路的复杂性,所以很可能存在部分用户先收到交易信息1,又有部分用户先收到交易信息2。如果依靠先后顺序辨别有效性,那么就会存在不同用户记录的交易信息不一致。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本聪才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
每个用户如果愿意,都可以整理自己从网络中接收到的交易信息,然后检查其是否合理,也就是每笔交易是否由足够余,然后数字签名是否正确后,再将交易记录打包成一个区块。
因此每个交易记录都是以区块的形式存储,然后再广播到系统中的其他用户中。
而区块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条由系统内全体用户共同维护的区块链。
因此其他用户收到广播的区块时,就会把这个区块加到自己维护的账本,也就是区块链的尾部。
但如果只是这样,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互联网节点遍布全球,广播过程也需要时间,因此肯定会存在不同节点收到不同区块存储的问题。
所以如此一来这个网络就乱套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