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风光离宫(第 3/4 页)
小杜子下毒的事情就更是传得绘声绘色了,众人都说这案子不用审问便知道是玉常在下的手。
“这玉常在也真是够狠毒的,把勤嫔娘娘气病了还不足,还要派人下毒。”
有精明的宫人看出了不对劲,“可拉到吧,那个玉常在是蒙古嫔妃,在这宫里有宠无人缘。她还没有那个本事收买御药房的人。”
有个知道些内情的悄悄凑上来,道:“我老实告诉你们吧,那个小杜子的干爹就是御药房总管杜四儿,杜四儿的干娘是佟贵妃身边的大嬷嬷……”
更有慎刑司那边流出来的消息,“是贵妃八九不离十了,那个小杜子无论怎么打骂,都说是贵妃指使的……”
这样的场景在宫中多处发生着,甚至有人押起了宝,赌最终查出来会是玉常在还是佟贵妃。
陈文心“重得圣宠”,昨夜最为热闹的却不是翊坤宫,而是内务府。
皇上的旨意下的急,内务府无需交付任何折子批报,便可自行安排一应物品。
李德全亲自去内务府传的旨,把皇上的意思明明白白地露了出来。
一切以好看为上,妃位的仪制要是不凑手,贵妃位的也可以拿来凑凑。
宫里现成的有个贵妃,仪杖自然也是有的。只是这位贵妃娘娘极看重这些,让她知道勤嫔的依仗都动用到了她的规制,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端。
不管贵妃怎么不悦,皇上亲自下的旨意,他们都不得不遵从。
内务府忙了一整夜,一直到次日清晨还在完善。
李德全亲自监工,务必不能让他们以次充好,借时间匆忙的名义准备不齐东西。
尤其是念心园的匾额,那可是皇上的御笔。
只见那块匾额由四个小太监抬着,放在铺着红缎子的大块檀木托盘上。
匾额宽阔方正,赤红的底镶着金边,黑色的字迹是皇上御笔,十分贵重。
内务府总管刘太监围在李德全身边打转,“李公公放心罢,皇上亲自下的旨意,能有差错吗?”
小太监们把金顶鹅黄绣凤銮舆抬来,刘太监示意李德全相看,“这是妃位的銮舆,公公瞧瞧,可是新换的一应鹅黄轿帘。”
簇新的鹅黄轿帘看着格外鲜亮,他又把雉羽宫扇、销金提炉和曲柄五凤伞那些一一看过。
最后李德全满意地点点头,“快抬去翊坤宫门外吧。”
勤嫔娘娘还在病中,未必起得这么早,还是要早些抬去备着的。
果然,銮舆抬到了翊坤宫门口,又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陈文心才走出翊坤宫的大门。
昨夜她难以入眠,许是白日在床上躺多了的缘故。
她这回出宫把白露四个大丫头,和小桌子富贵儿都带上了。
自然少不了胖贼。
刘嬷嬷和邓嬷嬷就留在翊坤宫,她们两会轮班一个回家探亲,一个在宫中守着。
人倒是带的多,东西却没怎么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