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烈士与壮士(第 3/4 页)
罗纶简单介绍送刘声元上京请愿的目的后,刘声元昂首挺胸走上台,先向台下的听众深鞠一躬。
然后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
“父老乡亲们,今天我刘声元是来与诸君告别的……不是小别,而是永别!……声元这次去北京请愿,以破约保路为目的,朝廷如果不答应我们四川人的请求,我刘声元有死去而无生还矣!鄙人的生死没啥,希望同志诸君坚持到底!……”
列位看官,刘声元,四川万州人,从小在书香氛围中长大,十二岁考取秀才,二十七岁考中举人。
两年前他加入了同盟会,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充当保路同志会的骨干。
这次刘声元去北京,准备联合在京的川籍官员,抵制“夺款夺路”的铁路国有政策,向摄政王载沣和庆亲王请愿,要求收回“上谕”,毁约保路。
刘声元“壮士一去不复回”的决心和气势,使台下数万名群众受到感动。
他们泪如泉涌,会场里痛哭抽泣声不绝于耳。
无数从外地赶来的农民跑到台前,向刘声元连连作揖和鞠躬致敬,高呼:“刘壮士,我们感谢你!四川人民感谢你!”
有个刘声元的同乡叫幸自雄,时任同志会职员。
他拿块白布走上台,从身上掏出小刀划破手指,用热血在白布上写下:
“赴京诸君鉴:别无赠,惟破指壮其志!自雄书。”
刘声元与同伴双手接过血书,更加坚定了慷慨赴死的决心。
却说刘声元一行到北京后,由于没有门路,对求见京官的套路又不熟悉,经多方奔走求见,都被相关衙门拒之门外。
稍有反抗,则被驱逐出门。
无奈之下,刘声元写了请愿书藏在身上,在摄政王载沣入朝的路上,冒死冲上去拦轿,准备递上请愿书。
载沣看见突然被人拦住,以为遇到了刺客,惊出一身冷汗。
几个保镖扑上去,将刘声元等人按在地上,从身上搜出了请愿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