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楚驹北顾欲开疆(第 3/4 页)
和项羽争天下时,刘邦基本都在前线待着,即便后来麾下陆续出现了韩信这种超一流的名将,刘邦依旧片刻不离战场。
这才是为什么后来英布造反,一开始听说是刘盈领兵平乱时,几乎第一反应便是:
不是邦哥?稳啦!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把一众开国功臣屠戮大半,竟无一人敢反,亦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他和刘邦一样,他们的威信不是与生俱来,更不是靠着皇帝的那个身份,而是无数铁与血的事实造就所得!
这足以让所有臣子对其敬畏发自肺腑,根植血脉,便是屠刀架于脖颈,亦难生反抗之心。
前脚刚让吴胜去安静将郭嘉带来下邳,次日的王政,却又忙不迭的巡查下邳郡的县、乡,直走了小半月后方才返程。
踏着暮色抵尽下邳城门时,王政先不回城,特地转到流民聚集的城外,连场大战后,不仅境外有他州逃窜而入的,便是徐州境内,尤其是下邳、广陵二郡,亦有不少流离失所的人汇集在了几座大城附近。
此时城墙上已经贴出了募兵榜,短短数十字,言简意赅:
“今州牧募兵,凡有年轻力壮愿从军者,管饭、管住、管衣;从军而立功者,赏田、赏银钱。”
此时榜下自是没甚么人,考虑到大汉民间识字率低下的问题,等到白天时候,会有天机营里的专人来负责解释文字意思,并招募等项事宜。
当然,这些时日下来却是应者寥寥,王政倒也不在乎,甚至还特意强调不可拉壮丁,毕竟他十分清楚,天下局势只会一日比一日糜烂,随着战事的愈发频繁,流民会越来越多,而自愿从军的人,也会越发不缺。
毕竟当兵不仅是满足温饱,更是乱世里那些平头百姓唯一出头的机会。
看了会后,王政又向城外的东面走去,那里是官府奉王政之命所设立的流民暂住区,以简易棚户为主,甚至还分了不少破旧的御寒物资,凛冬虽尚未至,但深秋野外的夜晚已是寒意袭人了。
至于其它方面的赈济,比如饮食等等,基本很少,聊胜于无。
不是王政不愿接济,实在他如今余量也不算多,考虑到未来的扩军耗费只会更大,他也只能硬下心肠了。
流民们三餐不继,所到处哀鸿遍地,哭声阵阵。放眼尽是一堆堆的垃圾,臭气熏天,偶尔有脏兮兮的小孩儿乱窜马前。沿路见许多背插草标的男女跪在路边,却无人问津。
最外面还有几个百队的甲士,却是防微杜渐,为了保持不会出现流民暴乱影响城中的稳定,徐方特地安排驻扎的天军,没有军令,外人不得随便出入。
“明日开始,定期安排人手整整垃圾。”
看了看脚下的污秽满地,王政皱了眉头,立刻吩咐道,更暗自庆幸此时并非夏季。
否则这等环境之下,不生出什么疫病才是怪事呢。
那才是最麻烦的事情了,城墙,甲士挡得住流民入城,却不可能当得了瘟疫蔓延啊。
“喏。”同行人里的几个文吏立刻恭声应命。
“有安排医官么?”王政想了想,又侧目问道。
“禀州牧,有的。”随行的官员连忙回答道:“早晚各一次巡查其间。流民有疾病者,寻常疾病,由官府出钱,治疗、给药。倘有重病疫情,则先做隔离。”
王政点了点头,又转了一圈,就些想到的细节吩咐了几句,随后不再多看,打马回城。
刚进入郡府,轮值的侍卫早早迎上来报:“将军,糜芳已在偏亭等候多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