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郭奉孝(第 2/4 页)
“哦?”你笑我也笑,王政笑呵呵地问:“那本将呢?”
“虎将!”士懿竖起大拇指,啧啧感慨:“明主!”
“既如此...”见他一脸钦服,王政顺势打趣:“那倒是好极了,虽说本将人马精锐, 马到功成不在话下, 不过...”
说到这里,王政话锋一转:“能省一分力气便省一分, 接下来攻拔南武阳、卞县等城, 不若借先生之妙口,或可兵不血刃?”
“若有所得,必不吝封赏!”
他这话本是带着逗弄之意,却不料那士懿反应大出意料,竟毫不推辞,坦然受下:
“在下自是愿为将军信使,假将军之虎威,前去劝降诸城,免去干戈一场。”
“额...”瞥到青年眼中的戏谑之色,王政先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竟是不知不觉便被那青年曲解意思了。
他话里的意思,本是让士懿在两军对垒之际,去阵前发话,这目的并非是为攻城,反而是逼着青年站队,但有此一遭,此人便等于是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加入了黄巾阵营。
结果,这青年却是打蛇随棍上,不但不拒绝,反倒主动请缨要做信使,那就大大不同了。
与叫阵不同,信使大多是在交战之前出使的,问题是,王政敢放他出去,怕是就是放虎归山,纵龙入海,一去不复返矣。
虽不知这“士懿”到底是何人,但王政早已看出对方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人物,短时间内几次接触下来,口才毫不逊色祢衡不说,若论机变犹有过之。
加上还是曹操重视的人才,他怎么舍得放对方走?
“如此甚好,先生既欲出使,且先去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来人啊,先带先生和典壮士去下榻处。”
王政打了个哈哈,直接支开两人,干笑一声,旋即望向众将,想了想道:
“既得费城,从此刻起,令开阳,彭城同时以此地为据点,一应粮草、箭矢、攻城器械,此后悉数先运送到此。”
“留下一千天军,吕德,你为守将,此为我军来日后勤重镇,不容有失!”
“喏!”
......
既然看出士懿是个人才,不说礼贤下士,起居上王政自是不会苛待,甚至之前县君的主卧都让给了士懿二人。
反正也就是一晚上罢了。
待几个惊容未退的婢女奉上餐食后,门一关上,士懿立刻抛开所谓的名士作风,端起满大碗粱米饭便就着肉羹和腌渍菜狼吞虎咽起来,其恶像较之一旁的典满,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是真的饿了,也是他本就惯来这个作风。
行事不羁,没个礼仪,之前在袁绍帐下时便时常惹得同僚,甚至下人的暗自讥笑。
不过讥笑后却又生出亲切感,府上的仆从私下与别家交谈时,都说这位颍川才子不同一般的文儒,直爽豁达,毫无做作之态。
士懿自然不是真名了。
这青年便是未来曹操帐下的祭酒郭嘉!
是那个十胜十败论,遗计定辽东,让曹操遭逢赤壁惨败后痛呼“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绝世鬼才。
真实的历史上,在离开袁绍后,原本是要在建安元年(196),在戏志才嘶吼,经荀彧举荐,郭嘉才加入曹营。
或许是王政的出现,让历史连连出现了偏差,曹操如今面临的局势险恶更甚历史不说,主要谋士戏志才不知是否太过劳碌,病弱的身子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