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第 3/4 页)
“竟然在这里看到!”
“张凡大才!”
“典籍华夏对于推广华夏文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既然来到北宋,既然见到苏轼,岂能错过《寒食帖》?”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祭侄帖》是至哲贤达!《寒食帖》是学士才子!”
“交相辉映!各领风骚!这是我华夏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啊!”
“唔……厉害在哪里?有没有懂行的解释一下……”
“这个!还真不好解释!只能说,懂的自然懂!没有一定书法功底造诣的,也就看个乐呵!”
“这法帖中,蕴藏着苏轼当年被贬谪黄州的心境呢!”
“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
“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emmm……我假装听懂了!总结起来就是——苏轼牛逼!张凡牛逼!典籍华夏牛逼!”
“你这么解释,我不跟你犟……”
“这寒食帖,仿得好像啊!这特么的和真的有什么区别?”
“呃!理智啊!真品好端端的在博物馆里呢!没听说拍个节目还要动用真文物的。”
“典籍华夏的道具组也是神级的!随便一个东西,居然都能以假乱真!细节太讲究了!”
近距离欣赏了一阵“天下第三行书”,张凡觉得王朝云的眼神越来越古怪,便即告辞。
次日,苏轼酒醒,却再也找不到那个以长江做锅鼎,化万物为食材的张凡了。
朦胧间,只觉得那仿佛是南柯一梦。
许是有天上的神仙入我梦来,以吞食天地的大气魄,安排了那一场饕餮盛宴。
日子,还在一天天过去。
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旨去汝州就任。
就任途中,幼儿夭折,伤痛不已。
朝廷再次降旨,批准苏轼去常州居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