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所见所闻(第 3/4 页)
另外一人揶揄道:“王兄,你得了吧,你每年几万贯进项,何止比种田强一星半点?跟您一比,我们都是叫花子。”
那李老哥不甚唏嘘道:“幸亏现如今天子圣明,对待商贾并不苛刻,可惜天降灾祸,陛下身边又有一些人从中作梗,才导致春耕有些晚了!”
旁边又有人说道:“嘘,这些话可不能乱说,那些人可不是咱们能够得罪得起的,听说忠义侯让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忙解决春耕晚的问题。”
李老哥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不过,只是不知忠义侯有什么手段,听说忠义侯还要召集一些经营木材的商贾一起。”
“是啊,希望忠义侯能有办法,不然今年关中的百姓又要饿死好多人,至于此次赚不赚钱不重要,只要能跟着忠义侯,赔一些也值了。”
“唉,却不知忠义侯如何解决春耕?”
“谁知道呢?那请柬语焉不详,只说忠义侯发明了一个耕种神器,也没说到底是什么玩意……”
“管他什么玩意?人家忠义侯能请咱们,那是看得起,怎么都要尽全力去做。”
“是啊,咱们问心无愧就行,何况,如今天子圣明,乃是千古少有的名君,相信能够解决春耕之难。”
几人说说笑笑,与李二陛下擦肩而过,浑不知路边这位中年人,便是当今皇帝。
听到几人的谈话,李二陛下嘴角勾起,心情转好。
对于皇帝来说,“天子圣明……千古少有的名君……”这些话比之任何史书上的赞扬都要来的实在。
因为这是来自民间的声音,是由衷之言。
当皇帝图个啥?
自然活着的时候手握乾坤、指点江山,在死了之后青史留名、千古流芳!
名声好不好,可不是修改史书就能做到的,而是老百姓的口碑,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
因为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谁好谁坏,心明膛亮!
此时,李二陛下心情大好,回头对着李淳风问道:“前两天杨帆那个混蛋还搞了什么名堂?你与他一起,有没有探到什么风声?”
“回禀陛下,前两日忠义侯一直让禁卫把一些怪模怪样的东西抬到山顶,微臣并没有发现什么。”李淳风赶紧回道。
闻言,李二陛下并没有怪罪,反而摇头失笑,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八卦了?
若想知道,直接进府问询便可,于是笑着说道:“那咱们也赶紧前去凑个热闹,看那小子可是忙碌的很,不早点进去,咱们可能排不上号。”
李君羡为难了,苦笑道:“陛下,要不咱们稍等片刻,此刻忠义侯府必然很多商贾客,人员难免杂乱,此时前去,怕是有些危险……”
开什么玩笑!
若只有禁卫,那倒没什么,可必今商贾云集,李二陛下怎可轻易涉险?
万一有居心叵测之辈混在其中,让陛下有了损伤,他们百死难赎其罪。
见到王焕贵和李淳风也是一脸紧张,李二陛下摆了摆手,轻笑道:“你们啊,越活胆子越小,当年王世充三十万大军陈兵虎牢关,朕亲率三千骑冲阵,不也杀他个落花流水?”
“如今去朕女婿家却如同龙潭虎穴,让人听见了岂不笑话?更何况,今天朕有不得不见忠义侯的理由,正因为你们的顾虑太多,朕想去听听他的意见。”
听到李二陛下的话,李君羡有些惭
愧,可他到底是勐将,被李二陛下一席话说得热血沸腾,赶紧施礼道:“陛下果然霸气,末将便陪着陛下走这一遭,若真有屑小之徒敢以下犯上,臣的宝剑也可出鞘饮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