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四十八章 强国论(第 3/4 页)

    既然是秀,那又何必过于严坷呢?

    先前的检查,只不过是想表达一个意思。

    以后的科举考试,将会是这个样子,公平、公正谁也别想浑水摸鱼!

    既然态度表达了,想必那些世家门阀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看得懂自己的意思。

    严格意义上来说,杨帆作为主考官的任务已经完成。

    现在就只是与那些世家子弟的对赌了!

    想到这儿,杨帆把注意力转到了考题上。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考试的科目一般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

    其中秀才科被时人称为“尤异之科”,它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历史最为悠久、法定地位最为崇高的科目。

    但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要求极高,所以应试者寥寥无几,唐高宗永徽年间就被废除。

    此时高中秀才可不是明清时代的秀才……

    关于秀人的相关考试,内容还是很多的,没两把刷子过来连报名都看不敢。

    毕竟录取的实在太低了!

    秀才科也同样分为三场考试,有三天的时间让考生做题。

    内容有作诗词一首,策论问题目,经史,时务,还包括四书五经内容……

    关于诗词,对于杨帆来说不难,但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却也不能马虎对答。

    答题过程中会引用典故,但也不能随便用,其中还有经义文章等等。

    总之,想要写得好,思路不能单一、疆化,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论,最主要得符合考官的思想。

    杨帆虽然作为主考官,却不是阅卷官,因此,答题得符合阅卷官的口味才行。

    这次阅卷是由孔颖达这些大儒以及房玄龄等朝中重臣联合组成。

    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拥护李二陛下的改革派。

    考试的过程很顺利。

    第一天的诗词歌赋杨帆又做了一次文抄公。

    第二天引经据典释义了一些经义,倒也规规矩矩。

    第三天的策论则是来源于孔子与子张的一段对话。

    题目来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十三章十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大致意思是后面的制度大都是上面传承下来的。

    如果按照这个题目去理解,很容易将说成是支持一层不变的老古董一派。

    但杨帆却知道,按照这样的论点写下去,其实是不对的。

    这题目是李二陛下亲自出的,这位皇帝可不是保守派。

    况且,孔子也并非是坚定不变法的一派人,他其实并不反对变革。

    从这可知,这一道题目就是为了支持变革而出的。

    这时候若是写一篇保守的文章,即便写得天花乱坠,妙笔生花,落在阅卷官眼中也不可能有成绩。

    所以杨帆知道怎么入手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我家娘子,不对劲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江湖三女侠 风声 嬉游花丛 沉溺 王者至尊小说 希腊神话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小老板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办公室潜规则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汉帝国风云录 红警军团在废土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