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集体所有制的麻烦(第 3/4 页)
目前各地政府因为亏损国企的关系,背负的财政包袱都很大,所以如果是跟政府谈,只要是愿意承担职工方面的问题,不让企业原本的职工因为国营转私营而闹事,那么事情就特别好解决。
毕竟留着这些企业,就以为着政府要分出资金和精力去管理。要对这些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中的企业进行输血。
所以哪怕是政府明知道这些企业的资产有较大的价值,可是为了能够空出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资金去发展经济,上头都愿意做主对这些企业进行清理。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林业局的印刷厂。
林业局政府和商业处那么多的领导,难道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印刷厂那么大块地皮一文钱不值吗?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明白,厂里的设备都是刚刚置办不久,就算是往外卖二手,也能卖个百八十万的吗?
领导心里其实比谁都明白。
只是印刷厂一天卖不出去,林业局就要从自己的财政里面拿出一百多号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要是拿不出来,那一百多号等着吃饭的嘴,就会到林业局大楼前面嚷嚷个不停,给领导们造成困扰。
并且,只要是印刷厂还是属于国营企业的序列,就得保证那些资产和设备都在。谁要是敢说把这些资产和设备拿去卖了给职工顶工资,那一个擅自倒卖国有资产的大帽子,怕是免不得就要扣在脑袋上。
所以对于印刷厂这样的企业被贱卖,上面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左右都是一个麻烦,一个烫手山芋,直接转给私人老板,换一个轻手利脚。
可是像供销社这样的企业,可就是两回事了。
印刷厂的股份非常清晰,职工全体占有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属于林业局。所以林业局商业处对印刷厂如何处置,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但是向供销社这样,在此前已经进行了集体公有制改革,职工掏钱认购了供销社股份,员工占大头绥城市政府占小头的企业,话语权可就不归政府了。
就算是和政府去说这个事儿,政府所能做的也就是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身份,把职工们招呼到一起,和李阳谈具体的收购事宜。
这就很难办。
这世界上最简单的是人心,最复杂的也是人心。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