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欣欣向荣(第 3/4 页)
........
“刘处长下午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印刷厂那面的事儿我算是彻底弄明白了。”
饭桌上,于老四接替了祖美兰,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印刷厂现在是这样,外债有一百二十多万,其中有八十多万是林业局内部的债务,什么电业局的啊,油墨厂和纸厂的,另外三十多万是银行贷款。但除了这些应付的债务之外,也有二十多万是没收回来的外债,比如局地板厂和豆油厂的。这些债务搞的特别乱,全他妈是三角债,就连商业处那面现在都理不清这些债务关系。”
“中午我和刘处长吃饭的时候,给他塞了一千块钱。刘处长跟我说现在局里财务压力特别大,根本没精力去顾忌这些亏损的配套厂子。承包的话,只需要把部分债务偿还清,并保证接收所有场内在职职工,负责他们日后的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至于厂房,地皮,设备,随便给个价就成!”
看着于老四一面唏哩呼噜的吃着饺子,一面说着跟林业局商业处接触后了解到的情况,李阳默默的点了点头。
这和他记忆中的情况差不多。
像印刷厂这样的亏损企业,其实在90年代中后期太常见了。
而于老四说的三角债,就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所谓的三角债,官面上的说法是企业之间超过约定付款期,当付却未付的拖欠款的俗称。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就是企业之间互相欠债。
这种情况在国企林立,特别是像林业局这种大型生产单位里面非常常见。
简单来说,就是“你借了我的钱,你不想还我,给我说他还欠你的钱,让我找他要去”,这就是三角债。
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债务,其实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毒瘤。
三角债都是怎么发生的?
就拿绥城林业局来举例子;比如印刷厂生产,他肯定要用纸张吧?印刷厂赊纸厂的一部分原纸十万块钱,约定好一个月付清,结果到时间了没付清。纸厂找到印刷厂要钱,印刷厂说这笔钱我们本来是应该还你们的,可问题这个月酒厂欠我们的包装货款没结,你想要钱那你直接找他们要去。
于是纸厂拿着印刷厂的欠条去找酒厂,可到了酒厂之后酒厂又说本来这个钱我们是打算还印刷厂的,可问题是供销社卖了我们的酒也没给我们货款,你找他们要去得了。
就这样纸厂又拿着酒厂的条子去找供销社。结果到了供销社,供销社的一看是纸厂,好家伙上个月你们厂给员工发福利时候在我这赊的罐头还没结帐呢,你还敢管我要钱?先把那笔款子结了再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