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15 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第 2/4 页)
另一类让人难以了解的人,就是诗人。
这一类人比较特别,首先他们是活人,其次他们常常声明自己最不希望别人了解他,而且常以别人不能了解他们为他们傲慢自恃的理据,他们甚至以落落寡合是来自他们的曲高和寡而偶尔自卑或太过自负,其实,别相信他们,他们在深邃的心坎里,反而是最寂寞、最需要别人了解、同情,甚至是赞扬、崇拜他们的。
不过,他们是在活着的人群里,特别爱以不与活人接触或不需要人了解为荣的。
如果他们活在现代,不管他们是以画笔、映象还是雕塑、歌曲完成写诗的事业,他们甚至宣称不需要粉丝、不需要读者、不需要美女(或帅哥),虽然,再怎么说,也不能掩饰,他们口里的不需切就是他们心里的最迫切。
不要紧,人生总是在弔诡的。
只有死人是彻底不会与人冲突了,除非他化为厉鬼。
诗人呢?
诗人总是跟现实生活斗争,斗争来自矛盾,有矛盾才有诗。
这样说来,诗人跟死人有一点还是极为相似的,就是孤独。
只不过,一种是失去生命的孤独,一种是内心的孤独。
其实英雄也一样。
英雄也是孤独的。
真正的英雄,自悲剧产生,在他们孤军作战的时候,不给当世法则认同他们的奋斗之时,于焉英雄就产生了,侠客亦然。
侠乃自不平中诞生,出自于民间,为公平而战。
他们的义烈行为,就成了史诗。
同时,他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成了死尸。
在这关节上:诗人、死人、英雄、侠士似乎是互通的。
以上都是温书者言。
弔诡的是:有人看这类作品,十分讨厌说书人跳出来自说自话,啰哩叭嗦;但好玩的是,有些人特爱看这类小说、传奇,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就是冲着爱看这种触类旁通、夫子自道的夹议夹叙。
就像有人读史记,专看太史公曰,有些人看通鉴,就爱读臣司马光说。
有的人看红楼、三国、水浒,作者啥也不说,内容情节,已经交代了一切,包括了他们的态度。
您呢?
您会选取哪一样?
至于温说书人态度呢?
就是:喜欢旁白评议的,欢迎随喜。
不爱这一套的,则请包涵。
说书人依然故我,说他的故事去。
?所以会旁述及此,那是因为:李老味和王飞红已抢入了马车,看到车上的是死人。
三个死去的男人。
这三个男人的尸体,像李老味这种人只要瞥上一眼,马上就能辨认到:
这不是普通人。
他们的拳眼裹着厚茧,太阳穴高高突起,肌肉贲张,而且腰马扎实,活着的时候,只怕砍上三五刀要害处也要不了这种汉子的命。
只可惜他们现在已是死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