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金庸的侠气(第 1/ 页)

    池田大作

    推心置腹的谈话能感染别人,池田会长奔走世界各地,与各国的首脑和学者会面、恳谈,从生命与生命的触发,推演出人类幸福世界和平的前进步伐。这篇短文,他便展示了金庸先生在大时代中贯彻信念的精神境界。

    波澜万丈的人生。如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一股“锄强扶弱”的侠气,正是金庸先生的人生。

    他是一位人称世界上无论到哪里,“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的大作家。从市井小巷的贩夫以至大学教授,中学生到老人家,大家都追看他的武侠小说。读者人数不知有几亿,人数之多不可估计。有人说他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心灵故乡”。

    他小说里的英雄人物,总是“见义勇为”的。将“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以至与恶人战斗,自己不惜走进危险的境地去。这是民众心中的英雄。这些故事当中,有因惩戒弄权腐败的贪官而被通缉的大侠,有为救朋友而不顾敌方正等待他来送死的壮士,有被他人陷害而蒙污的正义之士,有为那些欲救自己心爱女子的丈夫而身陷火海的青年,也有多愁善感的少年经历人生的试炼而成为英雄豪杰的故事。

    金庸先生所描写的,是本着信义、经千锤百炼的男儿,还有与他们一起面对命运的“真情女性”。每一个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是有血有肉的,十个人就有十种不同的性格,无一相同。他说:“我最想写的人物,是在困境中本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忍下去、排除万难而奋斗的人,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样子啊!”这也就是金庸先生本人的人生吧!

    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生于浙江。他的先祖也是富有正义感的人。金庸先生最敬重的祖父查文清公,是清朝末年一位知县。那时,在丹阳这地方,发生了民众火烧基督教教堂的事件,起因是他们憎恨这西欧列强侵略者的先头部队。主谋者虽要被处刑,但保护他逃亡的就是查知县。事后查知县个人承担所有责任,表现出“舍身救民”的气概。

    金庸先生的一生,就是秉承祖先这种“傲骨”。他在学校的成绩名列第一,却遭到两次退学的处分。第一次是十七岁时,他在学校壁报上撰写了一篇文章,讽刺人皆憎厌的训导主任,结果得到同学们的喝彩,却被校方开除学籍。第二次是二十岁时,他立志要成为外交官而考进重庆大学,在那里,他的成绩也是第一名,但他不满当时国民党学生横行校园、欺负其他同学的暴行,于是向校方投诉,结果反遭勒令退学。

    后来,他在香港创办《明报》,亦遇上多番波折。他对我说:“我常常坚守自己的主张,为此有时成为暗杀的目标,面对威胁生命的重大压力。不过,是非、善恶是清楚的,我从不向不合道理的压力屈服。我对自己这样说:‘即使危险迫在眼前,感到恐怖也不胆怯退却。因为我不想被小说中的英雄们取笑啊!’”正如金庸先生所说,他自己也是个“奋不顾身”的男儿,当他的长子去世时,他仍继续为报纸写社评,因为他必须写。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的意志,是无论什么也不可以改变的。他小说中的人物说:“大丈夫能分清恩与仇。”即受到恩惠,便应尽所能去报答;受到恶意对待,也永不忘记对方,是分清黑白的行动者。所以能与善人交友,不会轻易交上恶人。这与连恩仇也很快忘记的日本人刚好相反。

    另外,“大勇”与“蛮勇”是不同的,英雄不会露出英雄相。金庸先生仁厚大度、笑容满面、质朴寡言、毫不装饰。他的学问如深山旷野般渊博,从口中流露出来的见解,如清流甘泉。“日本人即使在其他方面优秀,但在国际感觉上就不可以这样说。例如,某人纵有学问和优秀才能,但人际关系却搞得不好,这样会使人误解他是个恶人。”他想指出的是,日本政府到现在还未对其侵略行为做出诚恳的谢罪。“我的家庭本来很富裕,但遭日本军烧掉了。母亲在战争中因没有足够的药物和看护而去世,弟弟也死了。”《论语》有云:“小人之过必文。”犯了过错,却用说话来掩饰、否认的就是小人。若一而再地重复下去,便会不受信赖。日本也缺乏“义”啊!所谓“义者,人之大本也”,(《淮南子》)明白正确道理的人,才是人中之人,在中国来说,这就是所谓“文明”了。中国本来就是个对异民族宽容、开放的国家。金庸先生指出,在唐代非汉族人而成为宰相的最少有二十三人。不计较出身,从中国来看只要有“文明”的话便可以,就是说,只要同是走在“义”这条人间之道的话,就是朋友。这一点,跟日本以先天性“血统”来归结的做法根本不同。在日本,如果引入了日本民族以外的“血统”的话,就永远视他为“外人”。然而以文明来统合的,就是人间主义,是具有普遍性的。汤恩比博士的遗书也有“向中国学习”。这是说,今后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应向有史以来以一个文明圈发展过来的中国学习,好好学习她的智慧。最应要向中国学习的,不正是邻国日本吗?被评为最能表现出这种“中国心”的就是金庸文学。所谓这个“心”——就是贯彻与迫害战斗到底的信念,即使舍命也绝不后悔。我与金庸先生,就是以这种心情缔结起友情的。我们一见面,金庸先生便以坚决的口吻说:“中国有句格言:‘不遭人忌是庸才。’不遭人憎恨、不遭妒忌的人,绝不是大人物!”

    原载于《明报月刊》二〇〇二年第一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他比我懂宝可梦 东晋北府一丘八 红色莫斯科 退下,让朕来 元始法则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割鹿记 重生都市仙帝 寒门宰相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全职剑修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穿书自救指南 嘘,国王在冬眠 母亲 剑名不奈何 一念神魔 看鸟吗哥 夺嫡叶娇李策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疾风吻玫瑰 安徒生童话 是心跳说谎 惊落晚秋 地狱公寓 心给他,钱给我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我的美女老板娘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