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浙江港台的作家(第 1/ 页)

    ——对王朔的回复

    金庸

    内地作家王朔撰写了一篇《我看金庸》的文章,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于北京《中国青年报》刊出,他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做出了强烈抨击,直指金庸小说“不入流”,并称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是“四大俗”。由于王朔和金庸同为当代著名作家,该文发表后,借着网络传播,立刻在全国造成轰动,并引起广大“金迷”的同声讨伐。十一月四日,金庸致函上海《文汇报》,对《我看金庸》引发的轩然大波正式表态,以《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为题刊出。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号的香港《明报月刊》特别邀请金庸对此事做全面回应。全文如下:

    ——编者

    关于王朔先生《我看金庸》一文,我已应上海《文汇报》的要求而做出了回应,没有什么可以再补充的,但《明报月刊》编者一定要我再写一篇短文。我和王朔先生素不相识,并无私人恩怨,我在公开场合中曾对他的作品表示好评,他之所以这样苛刻地对我攻击,相信是由于我们两个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观点等看法有根本差异。我们两个人的个性、生活环境、经历、求学与写作、工作的过程、结交的朋友等完全不同,是两条永远难以相交的平行线。世界上这样的情况很多,不足为奇。我们两个人都写小说,如有可能,最好能多了解一下对方,虽然困难,也未必不值得。

    王先生之所以有此文章,猜想重要原因之一,是王朔先生根本“瞧不起”南方的作家,尤其是浙江人、台湾人与香港人。他那篇文章中开头就说:“金庸的作品我原来没看过,只知道那是一个住在香港的浙江人……港台作家的东西都是不入流的,他们的作品只有两大宗:言情和武侠,一个滥情幼稚,一个胡编乱造。尤其是武侠,本是旧小说一种,八十年代新思潮风起云涌,人人唯恐不前卫,看那个有如穿缅裆裤、戴瓜皮帽,自己先觉得跌份。那时我看人是有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位,一概看不起。”

    他认为金庸文字之所以不行,由于他是浙江人而又住在说广东话的香港:老金大约也是无奈,无论是浙江话还是广东话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用死文字做文章,这就限制了他的语言资源,说是白话文,其实等同于文言文。按说浙江人尽是河南人,广东话也通古汉语,不至于文字上一无是处。

    王朔先生认为我的文字不行,我自己也觉得不够精练,还可以写得好一些,更生动一些。不过运用语言文字,是靠天分的,《红楼梦》那样漂亮活泼的白话文,我就写不出来,没有这样的才能,单凭努力没有用,不过单说金庸不行,已经够了,不必牵涉到所有的浙江人,远的不提,从近代说,浙江人写文章好的似乎不少。王阳明、黄宗羲、章学诚、袁子才、龚自珍,都是浙江人;再迟一点,章太炎、俞曲园、王国维、孙诒让,也都是浙江人。他们的文章真可说得上冠冕当世。他们不写白话文,那不错。不过,白话文写得好的浙江人,好像也不少。鲁迅和周作人兄弟、蔡元培是绍兴人,郁达夫是富阳人,茅盾是桐乡人,俞平伯是德清人,徐志摩是海宁人,夏衍是杭州人,都是浙江人;巴金先生出生于成都,但祖籍是浙江嘉兴。这些都是白话文挺精彩的一流作家吧。

    台湾的白先勇、余光中,我觉得文字秀雅清丽。香港作家中文极好的着实不少,许地山文笔空灵,当代作家中罕有其匹。端木蕻良在香港写《科尔沁前史》。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后,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张爱玲、叶灵凤、刘以鬯等也都在香港写过不少好文章。他们是外省作家,那不错,但香港的广东作家也着实有不少传世力作,例如,黄谷柳的《虾球传》、侣伦的《穷巷》、西西的《我城》等;还有诗人舒巷城、戴天等人;好的散文作家更多,如董桥、刘绍铭等。

    我建议王朔先生不妨读一读刘登翰先生编著的《香港文学史》,可以得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王朔先生一文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批评意见,予我教益甚多。我诚恳接受下列指教:情节巧合太多;有些内容过于离奇,不合乎情理;有些描写或发展落入套子;人物的对话不够生活化,有些太过文言腔调;人物性格前后太过统一,缺乏变化或发展;对固有文化和旧的传统有过多美化及留恋;现代化的人文精神颇嫌不足;有些情节与人物出于迎合读者的动机,艺术性不够。(下里巴人!)这些缺点,在我以后的作品中(如果有勇气再写的话)希望能够避免,但如避得太多,小说就不好看了,如何做到雅俗共赏,是我终生心向往之的目标,然而这需要极大的才能,恐非我菲材所及。这是今后要好好思索的事。这里诚意感谢各位批评者的帮助。

    至于王先生说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够新潮前卫,不够洋化、欧化,这一项我绝对不改,那是我所坚持的,是经过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

    最近在浙江大学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中,听到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陶德麟先生发言,抨击许多人用汉字写外国式的句子与文章,更增强了我的信念。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作者,浙江人甚多,不见得由于说浙江话而写不来文章。《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可能王朔先生也会嫌他使用文言太多,因而“不入流”“没品位”。《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原本上署名钱塘施耐庵的本,钱塘即杭州,近人也有考证他是江苏兴化人,但无确凿证据。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凌濛初是浙江湖州人,《二拍》与《三言》齐名,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佳的白话短篇作品。另外一位湖州人董说作《西游补》,不算特别精彩。十分精彩的另一部续书《水浒后传》作者陈忱也是湖州人。《说岳全传》的作者钱彩是杭州人。这些浙江人,在中国文学史中白话小说部分的贡献,相信不能都说成“没品位”。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他科举不得意,晚年在浙江长兴县做一个县丞(科长之类)的小官,一共混了九年,无所事事,有人推测,《西游记》是他在这一时期中根据元朝留下来的一个简陋祖本而改编的。明朝白话小说“四大奇书”中,有三部的写作在浙江省完成,看来,浙江的方言并没有损害到三部杰作作者的文字。

    另外两部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的小说,作者也都是浙江人,《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是杭州人,《燕山外史》的作者陈球是嘉兴人。两部小说都不用白话,与上述例子无关。但《剪灯新话》是《聊斋志异》的先行,《燕山外史》是中国文学中唯一用骈文写的小说,所以各具特色。

    钱锺书先生曾对《明报月刊》编者潘耀明兄称赞《肉蒲团》一书文字“清简流畅”。该书内容不雅,奇想殊甚,我所不取。但文字能“清简流畅”,已经是极高的成就了。因之当代文学史家称其作者李渔为“大小说家”。李渔是金华兰溪人,那也是浙江人了。写小说内容求“雅俗共赏”,文字能“清简流畅”,此吾之愿也!这一句或胜于欧化前卫白话:那么,这应该就是咱哥儿们内心恳切无比的愿望了,我想。

    原载于《明报月刊》一九九九年第十二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他比我懂宝可梦 东晋北府一丘八 红色莫斯科 退下,让朕来 元始法则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重生都市仙帝 寒门宰相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星空职业者 全职剑修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最多阅读 我有一座恐怖屋 穿书自救指南 嘘,国王在冬眠 母亲 剑名不奈何 一念神魔 看鸟吗哥 夺嫡叶娇李策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疾风吻玫瑰 安徒生童话 是心跳说谎 惊落晚秋 地狱公寓 心给他,钱给我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我的美女老板娘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