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校场论枪(第 3/4 页)
“哥哥,善射者固然亦可杀敌,但若是一支军队只会以弓弩御敌,却不敢与敌短兵相接。久而久之,又何来勇气?”柳如烟道,“金人之悍勇,又岂止于弓马?”
武松默默地点了点头。
“所以,宋军之弱由装备便可见一斑。”武松道,“只是其弱并非器不利,而是人无勇。”
“正是。”吕子侯道,“若单以武器装备而言,我朝绝不亚于盛唐,甚至军器监的工艺更胜前朝,光长枪就骑步攻守之分,只是......”
“你是说长枪吗?”武松眼睛一亮,“难道长枪有如此多讲究?”
武松突然想起来当日在商州之时,钟老七曾言,枪乃百兵之王,还提醒过他,若是在江湖之中遇到使枪之人,务必小心。此后,他果然在相州时见识了岳飞的枪法。
“二郎若是不嫌小人啰嗦,小人便斗胆说说。”吕子侯道。
“你直管说便是。”武松道,“我部成军未久,正是需要规制之时。长枪又是军备必需,我等正需好好研习一番。”
“好。”吕子侯道,“本朝长枪形制繁多,长短各异,但长皆不过丈三之数,亦有步骑之分和攻守之分。”
“这丈三之长,有何依据?”武松道,“不是有一寸长一寸强之说吗?”
“古人有云: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吕子侯道,“这丈三之数应是历代兵制经验所得,枪杆太长,过了丈三之数,则枪腰便会变弱,不可用。若是要让枪腰不软,则必须加粗枪杆,又不可握。故而,这丈三之长已是极限。过犹不及。”
“不过,这丈三之数也非绝对。”吕子侯又道,“据说隋唐时期盛行一种l马槊,便有丈八之长。”
“那为何如今却不用了?”武松问道。
“据小人所知,此种l马槊冲击力十足,可是枪杆所用材质昂贵,枪刃亦长达二尺,制造工艺也颇为复杂,耗费甚巨。所以,难以大量制造。”吕子侯道,“小人有一同袍曾在军器监任职,据他所言,打造一杆丈八的马槊,须三名工匠耗费两日,所花银钱也要三四十两银子,寻常士卒又如何用得起。”
“那何为步骑之分?”武松又问道。
“所谓步骑之分,差别皆在枪刃。步卒用枪多以直刃为主,以本朝枪制而言,有素木枪、鸦项枪、锥枪、笔枪等,便于直刺破甲。”吕子侯道,“而骑兵用枪则枪刃带钩,有单钩、双钩和环枪。”
“带钩所为何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