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师出有名(第 3/4 页)
“此只是其一。”萧先达道,“我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担心山寨多为汉人,方圆百里也多为汉民,倘若我一旦打出契丹人旗号,恐于山寨前途不利。”
“那依大当家的意思呢?”亥言决定先听听他的打算。
“我意以为,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本就是同宗同族,不必强分你我。”萧先达道,“只是早年多有兵戈之争,难免结下旧怨,眼下倒不知依旧以汉名示人,以广纳四方百姓,待山寨壮大之日,再图他计。”
“可是大当家的,若小僧没有想错,你已定下大殿之禁,这山寨中的百姓即使不知你是契丹人,怕是也皆知你乃胡人了吧。”亥言道,“而且,大殿之禁确有分尊卑之嫌啊。”
“小师父说的是,此事我也一直在思虑之中。”萧先达道,“若是我废除大殿之禁,二位以为如何?”
“那自然是好。”亥言笑了笑,“如此一来,汉胡自成一家,便可齐心协力,共抗金贼。”
“武兄弟,你意下如何?”萧先达还是想听听武松的意思。
“既然已同寨为民,自当一视同仁,方可同心。”武松道,“正如你我要结拜兄弟,于我汉家此亦称义结金兰,大当家的可知其义?”
“这自然知道,想当年我大辽圣宗帝与贵国真宗帝便结下金兰之好,定下檀渊之盟。就此即为兄弟之国。”萧先达回道。
“那大当家的可知金兰一说出自何处?”武松又问道。
“这......愿闻其详。”
“所谓金兰,本出自《易经》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句。”武松道,“可见,同心者方可为金兰之好,于你我,于山寨汉胡之民皆是如此。”
武松这一席话,不仅令萧先达又肃然起敬,暗叹他不仅身手了得,腹中还颇有些学识。就连亥言也吃了一惊。
这些话平常不是该由我来说吗?亥言心里纳闷儿道,武松又是何时读过《易经》的呢?
思量了片刻,亥言才猛然想起来,当初在杭州时,武松和柳如烟分别之前曾经义结金兰。事后,武松也曾向自己问起“金兰”一说的来历,是自己告诉他的。
没想到,自己当时只是随口一说,顺便卖弄一下知识,可武松却已牢记在心里了。
莫非武松也有了过目不忘之能?
“武兄弟说得甚好!”正当亥言还在思量之时,萧先达又道,“既然二位也有此意,等明日结拜之后,我便废了这大殿之禁,无论胡汉,皆同居一室,同饮好酒,同心齐力,如此大事可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