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修书一封(第 2/4 页)
当时,年满十五岁以上的十四位皇子皆在殿中,包括赵榛和他二位同母所生的哥哥,八哥赵棫和十一哥赵模。
一听要去金营为使,众皇子顿时噤若寒蝉,纷纷低头不语,气氛甚为压抑。就算是太上皇也在当场坐镇,也一时无人应声。
可没想到,康王赵杦此时却主动上前,请命出使。这才让众皇子松了一口气,也让太上皇和官家愁眉渐展。
太上皇一高兴,立即下诏加封赵杦之母韦氏为龙德宫贤妃,以嘉奖九哥之忠勇。
这也是赵榛最后一次见到赵杦。
没想到,一晃半年已过,当初凛然出使的康王已经得登大宝,而自己却已是丧家之犬,还差点就此永别故土。
一想到此,赵榛不免心中五味杂陈。
“大王,恕小僧斗胆再问一句,你可知如果今身上所系,肩上所承?”见赵榛望着窗外发呆,亥言道。
“我?”赵榛似乎还未从思绪中解脱出来,有些茫然地看着亥言。
“不是大王你,又还有何人呢!”亥言加重了语气,“莫非你要眼睁看着大宋江山落入异族人之手,看着一个鞑子之后坐在龙椅之上,让你的父兄姐妹妻儿所受之耻永无昭雪之日吗?”
“那本王......能做什么?”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说是突然降临的使命,赵榛多少还是有些准备不足。
若说赵榛完全没动过这份心思,这也是自欺欺人。但凡是一个正常的皇子,在他的意识里,或多或少对皇位都有过觊觎。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皇子而言,这样的念头可能只是一闪而过,也只能一闪而过。然后,认命。
但其实,这样的念头很难彻底消失,它只是深埋在内心的深处,被岁月的尘土掩盖。一旦天缘巧合,或者人心所动,它就会破土而出。
越是乱世,越是如此。正如赵榛眼前之局。
“莫非你想让本王取而代之?”赵榛试探地问道。
“大王,这不是取而代之,更非谋逆篡位,而是正本清源,让大宋江山回归正朔。”亥言道,“你若不取,他日九泉之下,你如何面对太祖太宗?”
“可本王如今只有一人,而九哥已登大宝,受群臣拥戴。我凭什么去和他一争高下?”赵榛道。
“大王你错了,群臣拥戴的不是康王,而是他皇子的身份,如今他已非皇室血脉,又会有何人敢奉他为君?”亥言道,“大王你也并非一人,你乃皇室正统,只要振臂一呼,立时就会天下响应。”
“你的意思是,让本王起兵去征讨康王?”赵榛又问道。
“非也。如今谈起兵之事为时尚早,何况眼下也无兵可起。”亥言道。
“那该当如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