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帝王心机(第 2/4 页)
虽然自己十五岁就离开了皇宫,但有新皇子出生这种事,自己不可能一点儿不知道,而且也从未听母亲提起过此事。
赵杦如今满脑子皆是和自己登基有关的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皇子不得不令他心中疑窦重重。
尽管这只是一个不到两岁的弟弟,但若是和自己非宋室宗子这件事联系在一起,这位下落不明的弟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赵杦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让自己身世之谜彻底消失才是最重要的。
他突然有点后悔,后悔自己没有让兰桂把相干的御府藏书全带回来,尤其是那些后宫的起居注,很可能也隐藏着某些蛛丝马迹。
但若是眼下再差人去取,还只是取起居注,而不是将所有藏书运走的话,势必会遭人怀疑。尤其是他那位族兄,相州知州赵不封。
二人虽同宗同族,但自从自己安插在相州的暗桩暴露之后,二人之间实际上已是心照不宣,只是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罢了。
所以,如何处置这些御府藏书才是眼下最要紧之事。
看着火盆中已渐渐熄灭的余烬,赵杦脑海里也渐渐有了一个想法:这批藏书无法如何不能再回到宋人之手,它最好的归宿就是永远、彻底地消失。
赵杦也知道,御府藏书有不少传世的典籍,还有历代名家和帝王的墨宝,代表着这个王朝,乃至诸夏文明数千年的灿烂文化。
身为一位读书人,这些藏书的价值他焉能不知。
但是,这一切和自己的即将到手的帝位相比,都不重要了。况且,以自己在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他相信,只要自己他日登上大宝,这王朝的文化将迎来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时代。
在这一点上,赵杦甚至觉得自己不逊色于道君帝。他自幼习文,尤其在知道父皇擅长书画,工于笔墨之后,他更是发奋苦读,勤练书法,就是想讨得父皇欢喜,对他另眼相看。
虽然,这一切的努力最终被证明于事无补,但他在书画上的多年勤奋并未白费。尤其在书法上,他更是情有独钟,自束发之日起,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初学米黄,后专意王羲之,年及弱冠,已是自成一家。
他相信,他日后人若论及帝王书法,自己绝不会在道君帝之下。
而今日所牺牲之一切,都将因为他这位千古一帝的降临而物有所值。
火盆中余烬业已完全熄灭,只见灰烟升起,慢慢消散在空中。
此时已是丑正时分,赵杦却丝毫没有倦意。
他内心的火焰一直在升腾。
如今,随着元祐皇后手书和道君帝御书的先后到来,他的登基,于法于理皆已明正言顺,这股燃烧了快二十年的火焰必将一飞冲天,震古烁今。
卯时一过,赵杦就将贴身内侍康录叫了进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