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钱塘沈氏(第 2/4 页)
忙了半日,赵不封这才有空坐下来,安安心心喝盏茶,而普鸣凤还特意为他备了些点心。
见武松等人进来,普鸣凤先迎上前去,拉住了柳如烟,“妹妹要来,应该先差人说一声才是,我好多准备些糕点。对了,我家官人又给奴家买了些新的水粉,正好拿与你一些。”
“有劳姐姐挂记,贸然叨扰,奴家实在不好意思了。”柳如烟道,“只是此事还非得麻烦赵大官人不可。”
普鸣凤一听,知道柳如烟等人必是有正经事,便也不再寒暄,领着众人进了书房。自己则又去准备了些茶点。
待听罢众人之言,赵不封也是吃了一惊。
“看来此事的确大有隐情。”赵不封沉思了片刻,接着道,“不过,请诸位放心,只要本官能力所及,定当鼎力相助,绝不徇私。”
柳如烟和武松相视一顾,微微颔首。
“我等前来,正是想向大官人请教,若想寻到当年的殿前司都虞侯沈放,可有甚法子?他很可能是知晓隐情之人。”柳如烟道。
“沈放?”赵不封端起茶盏放到了嘴边,却未饮,“若是二十年前的大内禁军统领,本官自然也不认得。不过,若此人真是荫补入士,倒也未必难寻。”
“哦,赵知州真有办法?”亥言顿时兴奋起来。
赵不封抿了口茶,接着道:“我大宋自立国以来,承隋唐旧制,一直就有荫补入仕之制。熙宁年间,官家又广开皇恩,凡权知州以上的官员皆可荫补亲属为官,所以每年得荫补入仕为官者,少则数百,多则上千。”
“啊,那不是比科举入仕者还多!”亥言心里道,如此多人,不是大海捞针吗?
“小师父莫急。”赵不封微微一笑,“人数是不少,但依据官职高低,得荫补者所授官职亦不相同。如相使、开府仪同三司这等的高官,其子所授官阶是从八品,其孙、弟、亲侄是正九品。以此类推,官职越低,得荫补者入仕的**也就越低。”
“那这沈放能官至五品,已是不小了。”亥言道。
“确实不小了,本官蒙宗室之恩,十七岁入太学,十九岁以上舍生及第入仕,至今已逾十年,也不过刚刚正五品而已。”
“如此说来,这沈放若是得荫补入仕,**必然不低。”亥言道。
“岂止不低,是很高,他能官至正五品,其祖上必定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赵不封十分肯定道。
“所以,只要能寻出三品以上的沈姓官员,就可以顺藤摸瓜,查出这沈放的下落了?”柳如烟道。
“娘子聪明。”赵不封道,“按年岁推算,这沈放若是以子荫补入仕,其父应当是在先皇哲宗或是神宗、英宗年间为官,最早也不会早于仁宗年间。”赵不封屈指算了算,“四朝共历六十三年,虽说历朝的三品以上官员为数不少,但姓沈的应该没有几个了。”
“妙啊。”亥言道,“经赵知州如此一说,果然是茅塞顿开,拔云见日。看来,我等离这沈放已然不远了。”
“哎。”赵不封此时却叹了口气,“若是在汴京,满朝文武俱在,要问出这沈姓的三品以上官员倒也容易。可眼下,以本官的见识,也一时想不起来。”
此言一出,顿时如同给亥言头上泼了盆冷水,武松等人刚刚晴好的脸色也瞬间转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