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阳阳明合病(第 2/4 页)
“一点点吧,等下再跟大夫说。”李可回答。
张二婶吐出舌头。
李可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观察发现舌苔白厚而少津。
李可也在本子上记录,然后说:“我给你把个脉吧。”
“这你都会?”张婶有些惊奇了。
李可含糊回答:“至少流程走走完嘛。”
张二婶伸出了手,李可伸手中指定关,然后再下食指和无名指,诊断其寸关尺三部。
诊脉有诊三部九侯之说,最初的三部是人迎,寸口,太溪三部。后来汉朝之后就独取寸口了,所以在寸口分出了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所以叫做三部九侯。
李可对诊脉不是特别擅长,目前真正掌握的还只有入门的浮沉迟数四个脉,张婶的脉象是呈现出明显的数脉特点。
什么是数脉?
《频湖脉学》中曰:“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理求真》中曰:“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速。”
翻译过来呢,就大概是一分钟跳90-100次。
古代没有分钟这个概念,那怎么判断呢,就是靠呼吸,医生的呼吸是专门训练过,一息六至,就是数脉了。
数脉主热证,脉象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实则清之,虚则补之。
有些肺结核晚期病人,也会出现数脉的,这个时候要是误做实热来治,一清热就人就凉了。
但是放在张二婶身上,她的脉证是相符的,症状呈现出热证的特点,脉象也呈现出热证,脉证相符为吉,脉证相悖为凶,这一点老黄曾在狱中反复嘱咐过李可,不过李可还是刚出来,倒也没机会遇上脉证不符的患者。
做完了诊断,李可问:“婶子,你的诊疗本在哪儿?”
张二婶说:“在那个柜子的第二个抽屉里,再拿些钱,现在没钱不给拿药了,不能赊欠了。”
“哦,知道了。”李可答应一声,拿上钱和诊疗本,对张二婶说:“你先休息着,我去给你拿药。”
告别张二婶,李可就出了门,路上,李可还在琢磨张二婶的病情。
凡是天下万种疾病,总不离六经八纲范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