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八纲进死胡同了(第 2/4 页)
李俊在旁边补了一句:“再后面刘大夫就来了,刘大夫也开了次药。爹吃了之后,身上还疼,头也更晕了,脸都红的厉害,还是拉不出来。”
听到这话,刘三全脸上有些悻悻然,但也没说什么。
李可看向了刘大夫,问:“刘大夫,你开了甚药?”
刘大夫不悦道:“地黄汤。”
然后就不肯多说了,他也烦着呢。
李可则在旁边思索,脸色也愈发的沉重了。脑海中不停有知识点跳出来,可是都很杂乱,没什么条理。
李可心里稍稍有些慌乱,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实话说,这是他第一次临床诊断病人,昨晚火车上乘务员大姐的腰痛不算,那个太简单了,他父亲的病就复杂太多了。
“可,你咋了?”李母见李可脸色有些不对。
李可扭头看自己母亲,赶紧摇了摇头,回过头来,心中更添几分焦急。
李俊见自己老哥脸色变换不停,他嘀咕道:“咋了嘛,脸上阴一阵,阳一阵的。”
“你说甚怪话,咋这样说你哥?”李母立马不乐意了,她这心偏的很。
“阴……阳……”李可瞳孔立刻放大了几分,耳旁顿时响起了老黄那慢悠悠的声音。
“《黄帝内经》有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天下万病,皆不会离开六经八纲之范畴。”
李可豁然抬头,脑海中顿时有思路了。中医的医理就是“执简驭繁”四个字,天下万种疾病,无论疾病怎么变化,皆不会出六经八纲之范畴。
而这八纲又以阴阳为总纲,里、虚、寒,为阴,表、实、热,为阳。诊断之时,要先辨阴阳。
便秘自然也是如此,也分寒热虚实。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通,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闭而不通矣。”论述的是实热导致的便秘。
《伤寒论·辨脉法》则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这就是论及阴阳了,并且张仲景还提出了寒热虚实的发热病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方子来进行治疗。比如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等。
此时,中医对便秘的病机分析就基本成熟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