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少年中国说(第 2/4 页)
这种现象当然不是李二陛下登基以来才形成的,而是从前隋传下来的。
这也是李二陛下如今最头疼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即便他看不惯有些官员的做为,或者决定免去他的职位的时候。猛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代替他的官职。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强烈的嘲笑和悲哀。
为此手段强横的李二陛下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无奈的退步!
二是,整个大唐的教育资源太过稀缺。相对于后世的遍地开花的中小学,不仅学校由国家统一规划,师资力量也是配置的非常合理,最主要的是幼儿园的火热开办,真正实现了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起的口号和目标。
基础教育系统的完善最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一届比一届优秀的学生。
这点在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不断上升上便可见一斑。
对比与如今的教育体系,整个大唐只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国子监。
可是国子监满打满算里面只有三百名监生,再加上科举录取的有限的举人进士以上的功名,对于整个大唐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三是,寒门根本读不起书,交不起束修,所以进不了学堂。
如此反复循环下去,知识永远被上层的世家和贵族所掌握着,对整个大唐的发展来说,起到很大的掣肘作用。
林然反复检查所写策论,在其他考生眉头紧锁的时候,林然依然起身站了起来。
主考官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第一交卷已经习以为常。
他所看重的是这少年第四道策论题是如何解题的?
这也是礼部派人送试卷时专门交代过的,今年策论的重点在第四题。
也就是说只要第四道策论题作答的比较完美,这试卷就可放入录取之列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