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辽东风云起(第 2/4 页)
这样一来,东林还不会因为绝望而拼命,朝堂也还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不过,魏忠贤却有点贪心不足,他得了内阁首辅之位后又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吏部尚书之职。
至于理由,很简单,你吏部尚书赵南星不把袁应泰给选上了,他能当上辽东巡抚吗,他能当上辽东经略吗,他能把辽东给丢了吗?
所以,袁应泰的事,你赵南星有责任,辽东失地千里,你脱不了干系!
这个理由倒勉强说的过去,泰昌一拉偏架,赵南星便扛不住了,魏忠贤立马换上了自己的干儿子王绍徽。
东林虽据理力争却也无可奈何,他们总不能因为个吏部尚书而让孙承宗率军回来“清君侧”吧?
当然,这个时候孙承宗也不可能率军回来,因为辽东就要开战了。
朝堂之上东林和阉党正为辽东失地千里的事争得不可开交之时,孙承宗的奏折来了。
他准备率军出击,开始实行堡垒推进战术了,因为冬天要来了,到时候辽东冰封千里,地面都冻得跟石头一样,他根本就没办法修筑城池堡垒,此时不开战的话,那又要等大半年了!
这大半年时间就是将近千万两白银的消耗啊,谁等得起?
泰昌无奈,只能批了孙承宗的奏折。
这将近千万两的白银他的确消耗不起,因为皇庄的地卖完就没了,他最多能坚持一年。
如果这么白白浪费大半年,他也扛不住啊!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这么的让人无奈。
机会不会停留在那里等着你,敌人不会等你准备好了一切再来收拾你,当你觉得没有准备好一切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时候,等待你的很有可能就是失败甚至死亡!
还好,孙承宗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他的奏折里还有详细的战略规划。
他准备先修筑大凌河堡,在大凌河流域站稳脚跟,再逐步向大辽河推进。
大凌河中游贯穿于锦州和广宁之间,而其下游则一路向东南方向延伸注入渤海,如果在大凌河下游修筑一座城池,关宁锦防线便能向东扩展几十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