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贾府和大观园裙钗群体扫描(2)(第 2/4 页)
宝玉还不肯离开,他上来便拉着手,还要和她讲话,他悄悄地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如果此时宝玉就此罢休,也就没有事了。
可是宝玉还不放过她,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金钏起先头脑清醒,劝宝玉离开,宝玉不走,与她搭讪,她不搭话。可是她毕竟是个为人热情的青春少女,在宝玉再三粘在她身边与她搭讪的情况下,在推开宝玉的同时,她回答了一句话,想打发他离开,王夫人惊醒地听到了金钏的回答,又打又骂。而惹起此事的宝玉却不负责任地一溜烟逃走了,剩下金钏一人顶罪。
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金钏马上跪下求饶,她及时向王夫人保证今后不再重犯。
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可是她今忽见金钏儿行此调唆宝玉的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愤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第三十回)
清代评论家洪秋蕃批评王夫人的处理失当说:“金钏儿固应撵走,然再三跪求,愿受责打,似可姑容。王夫人执意不允,未免寡恩。”问题还在于,明明是宝玉硬要勾起话头,金钏不过是应答公子的问话。最后的玩笑话有些过分,王夫人因她一语之失,将她跟随自己十年忠心耿耿的服务一笔勾销,的确太不讲主仆的情谊了。她包庇自己的儿子,不予批评,将账全算在金钏的头上,也不公平。即使全算在金钏头上,金钏认错苦求,她还是将金钏撵出贾府,这个惩罚也的确过重了。
王夫人对金钏的过度惩罚,将金钏逼上了死路。金钏被赶回家去不久,她就跳井自杀了。
王夫人的这个处置非常不聪明,过于冲动了。她的这个错误,不智的处置,差点引出极其可怕的后果。因为金钏之死,余波未息,而且一事处置不当,极易引发接二连三的坏事来。不久,蒋玉菡出逃,引来官府派人到宝玉处追查,贾政目睹此状,怒不可遏,兼之贾环告密,说宝玉强奸金钏未遂,却致其自杀,贾政来不及仔细查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逼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打的宝玉气息奄奄,声息全无。王夫人这才闻讯赶来,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得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
贾政听了这样凄惨的绝门绝户的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后来贾母也闻讯赶来,训斥贾政,贾政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
这一场大风波,一半是王夫人引出来的,如果金钏不死,没有命案搅杂在内,贾政是不会下这个辣手而大打出手的。
王夫人用赶出金钏这样狠毒的手段来“保护”宝玉,效果适得其反,金钏自杀,贾环告密,害得宝玉被往死里打,她自己恐惧万分,差一点丢掉了这个命根子,也就是说,她自己也差一点活不下去了。
王夫人哭贾珠,暗寓着“应该死的不死,不应该死的死了”的感慨。这是王夫人作为母亲最大的无奈和痛苦。
母亲对不争气的孩子,往往有一根恨肠,也有一根痛肠,即既恨又爱,心情是复杂的。王夫人即使有这样“应该死的不死,不应该死的死了”的恨肠,她也并不真的不爱宝玉,希望他去死,这中间既有王夫人对宝玉的母爱的成分,也有她对宝玉“恨铁不成钢”的恼恨之处。
如果说王夫人对金钏是一时的气愤,金钏一死,王夫人对自己严厉处置金钏一事马上深感后悔,痛惜她的死,那么王夫人对晴雯的仇恨是出自心底的真正的深恶痛疾。
宝玉喜欢晴雯,除了她聪明外,还在于她的美。而王夫人痛恨晴雯,恰恰也在于她的美。王夫人曾对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林妹妹是鸭蛋脸儿,俊眼修眉),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王夫人见到病中的晴雯。钗蝉鬓松,衫垂带褪,大有春睡捧心之态,便冷笑讥讽道:“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王夫人用恶毒的眼光所看到的晴雯之倩影已十分迷人,她在心中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此女平时更能妖艳惑众,尤其是迷惑她的宝贝儿子宝玉了。
有的论者认为:王夫人恨晴雯,因为她是一位被男权中心主义文化腐蚀了的母亲,她对女性美的态度和贾母是完全对立的。晴雯是自幼即被贾母喜爱和赏识的丫头,但是,她的标致、伶俐、巧嘴、爱强、会打扮等等,在王夫人心目中都是丑的,甚至是罪恶,她悍然声称:“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并且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袭人说得倒明白:“太太只嫌她生得太好了。”“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心里是不能安静的,所以很嫌她,像我们这样粗粗笨笨的倒好。”这确是王夫人对女性美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的概括。在她那里,美的就是丑的,丑的却是美的;美的要毁灭之,丑的要赞美之。由此可见,她的心理已阴暗到何种地步!
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她身边的女子,长得美的不少,凤姐也美,宝钗也美,王夫人为什么不恨?因为她们不会勾引宝玉。为什么她后来还赞成娶宝钗为儿媳?我认为王夫人看到儿子迷恋的美貌少女,除了怕她们“勾引”坏宝玉,使他不要读书沉溺女色之外,故而语气中流露出酸溜溜的味道,后来宝玉大了,他要结婚时,王夫人度过了恋子情节的心理危机期,宝钗还是她娘家亲戚,是她的自己人,兼之性格温存随和,不存在夺走她儿子、将她儿子勾引坏的疑忌,王夫人对她是信任的。
王夫人害死晴雯,还有两个人也起了作用。一个是凤姐,她在回答王夫人时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论举止言语,她原轻薄些。”此言前半,立沦公正,后半则带有主子们常有的偏见,这对王夫人厌恶晴雯也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王夫人对晴雯的痛恨加剧到深恶痛疾,最后痛下杀手,还因王善保家的首先发难,燃起王夫人要彻底解决晴雯的导火线。王善保家的煽动说:“别的(丫头)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这是青春已过的老奴才对美色骄人、聪慧伶俐的奴隶少女的妒忌所燃起的满腔怒火,妙在揭示晴雯“立起两只眼睛”来骂人的神态,又促刻又传神,既显示这个奴才的聪明才智、语言警新也是人所不及,所以能得主子重用绝非偶然,也表露她痛恨聪明美丽的晴雯亦已到以眼还眼的咬牙切齿程度。
王夫人不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对谗言缺乏辨别的能力。她不知道,晴雯心灵刚强,是性格软弱的宝玉的忠实卫士,在危急时刻常能保护宝玉。她更不知道,消灭了晴雯,对宝玉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创伤,使他对人世间的留恋少了一份挂念,最后的出家也与此有关。
王夫人所有的凶恶的行动,其效果都是适得其反,她终于失去了宝玉,这个唯一的儿子。
平心论之,王夫人此人平时为人还是善良的。她资助称不上亲戚的刘姥姥,不仅帮助刘姥姥全家度过了难关,还帮助她彻底改变了贫穷的命运。洪秋蕃评论说:“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叫她去做个小买卖,或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百金不多,刘姥姥即能置产立业,巧姐且食其报。世之拥巨资者,胡弗略为分润以济穷亲戚,岂不胜于无益之挥霍哉!”他对王夫人的赞扬是有启示意义的。王夫人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给她的资助,的确改变了刘姥姥的命运,刘姥姥以后再也没有必要找人帮助了,而且刘姥姥有了财力,以后在救出巧姐后,使巧姐在刘姥姥家也得以过上衣食都足的日子。
对于金钏,也是一时的愤怒,她本想过一阵再将她叫回。金钏自杀,王夫人感到非常伤心和痛苦,后来她总想优待金钏的妹妹玉钏,在玉钏身上给以补偿。
她在解散戏班时,真诚地为小戏子的前景考虑,还给她们卖身钱,命令办事者要负责地将她们交还给家人。芳官等美丽聪明活泼的戏子,王夫人虽然不喜欢她们,但当她们要出家为尼时,王夫人怕她们吃苦,真诚地劝阻她们,见她们真的坚决出家,她为她们感到伤心。
王夫人的结局还算不是彻底毁灭,她的两个儿子给她留下了两个孙子,她的两个媳妇李纨和薛宝钗都是品德最优秀的女子,知书达理,通情达理,精心地孝敬长辈和抚育小辈。
混沌老实中,暗藏着机敏
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一母所生的姊妹。薛家有百万之富,领着内帑钱粮,开着多家店铺,如当铺、药铺等。
照理,开着药铺的东家,对人身的保健应有基本的知识,可是薛姨妈和她的丈夫对此都不在行。她的丈夫早死,不懂养生之道可能也是一个原因。薛宝钗与周瑞家的谈起自己吃冷香丸,因为身上有热毒。热毒是她的胎里毛病,即从娘胎中带来的,是治不好的。因为难治,所以需要有与众不同的奇怪药物,需要奇怪的药引子才能治疗,尽管不能断根,却能使其不发、不发足、不发展。
戚序本脂评说:“‘热毒’二字画出富家夫妇,图一时,遗害于子女,而可不谨慎?”这句批语,从人们不经意处看出问题,目光敏锐。富家夫妇,喜欢吃山珍海味,尤其是喜欢吃许多热性的山珍野物(如引起2003年沙斯疯狂流行的野味之一果子狸等)和热补的药品。他们贪嘴,图一时之享受,使生下的孩子带来先天性的毛病。宝钗即受此害,这就是薛姨妈或者她的丈夫贪嘴给女儿造成了胎里毛病。胎里毛病是治不好的,所以杰出的一生用奇特的药物和配方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抑制疾病的发作。
我们应该从《红楼梦》中宝钗的怪病的描写,受到启示,饮食和平时都要随时小心,爱护自己的健康,还应注意不要遗祸后代。
薛姨妈的性格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容易说话。(第五十七回)她的脾气温和、随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