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卷首语(第 2/2 页)

    所以《红楼梦》中又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五回)有的人文化程度虽然不高,甚至还不识字,但他读懂了生活这本大书,通过揣摩社会世事或者说世故人情,获得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良好生存的学问,有的还能够总结或说出不少处世待人的道理,这样的人也是富有智慧的。这种人一般因为人生的艰难,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但他们善于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人,也是很了不起的。《红楼梦》中众多因人生的艰难而被剥夺教育权利,于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优秀女性形象,如袭人、平儿、凤姐和刘姥姥等,都是这样的人物。

    当然,《红楼梦》中也不乏正面描写领导管理的智慧,人生斗争智慧包括对付妒忌、暗算和复杂人际关系的经验教训,正面介绍了制度管理和经济管理以及主子对奴婢(封建时代的“领导”与“下属”)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后果等问题,甚至还多处研讨和总结文艺创作智慧,发人深省。

    同时也描写了不少缺乏智慧的人、愚蠢的人的悲剧命运。我们通过了解和研究别人的不智或愚蠢的言行,以此为反面教材,作为提高自己的智慧的途径,也是极为必要和有用的。

    照理,智慧帮助人们成功,可是充溢着人生智慧的《红楼梦》写的是失败和灭亡,写的是美的最终毁灭。

    《红楼梦》在描写失败和灭亡时,正面表达了作者所悟到的大智慧。

    《红楼梦》写的是大智慧,写的是超越成功和失败、辉煌和毁灭的人生的大智慧,这对一般年轻缺乏人生阅历的人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对此本书有专节分析和评论,希望青年读者能够仔细思考和领会,并用现代的观点,来正确认识其中的深刻性。

    另外,从艺术角度和审美角度来欣赏和评论《红楼梦》,与从人生智慧的角度来审视《红楼梦》,有时在评价同一人物和同一件事时,得到的答案是两样的,甚至常常是相反的,这点务请读者诸君注意。例如,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所有的美妙女子都是喜欢的。有的评论家认为:曹雪芹对他笔下的青春女性,虽有千差万别,却一律欣赏,一概理解,一般爱惜。无论是黛玉的病态,宝钗的内敛,妙玉的诡僻,迎春的懦弱,探春的精明,惜春的孤介,晴雯的任性,袭人的体贴,芳官的胆大,麝月的本分……在他笔下,无所谓绝对的优点或缺点,全是天生丽质,如花美眷。(刘心武《是真名士自风流》,《新民晚报》2005年7月29日)这是从审美的角度看,她们都是美好的,可是从智慧角度看,她们在人生道路上的表现不同,品质的高低不同,结局也就有很大的不同了。本书在叙述评论时也会常常提醒大家注意。人生智慧是属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不等于生活。有的读者如果硬将两者混在一起,于是就会将自己去套书中的人物,或者去模仿书中人物的行为。如当年有不少德国的青少年读者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学维特的殉情自杀,民国时期的一些中学生读武侠小说入了迷,就离家出走,到峨嵋山寻找剑客练武去了。现在的青少年不大会再做此类傻事了,但我们还是要提醒,用不同的角度来读书,我们思考的视角、重点和答案是有区别的。否则会感到迷惑,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理解《红楼梦》中的思想和人物。我们不能读死书,也不能死读书,要读活书,要将书读活,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阅读和理解经典著作,才能将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内容化为我们思想的血肉。

    考虑到有不少读者还没有读过原作,或虽然读过但对原作并不熟悉,所以本书举例时引用或复述《红楼梦》的原文,力求做到举例具体细致,分析具体细致,结合原作艺术魅力的分析,在深刻细腻的分析中显示原著的精彩,烘托其中的智慧,不能仅将议论和说教连缀成篇。通过本书,读者感到《红楼梦》原著实在精彩,从而急切地去阅读或重读《红楼梦》原著,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为《红楼梦》中的表现多是的小智慧,这些小智慧紧密地结合着具体的细微描写;而其大智慧又显得宏阔高远,书中的多数人物也未能认识,所以《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不能按照智慧的一般分类方法,不能用“三十六计谋,七十二变化”的方式来分类梳理。本书用3种方法来述评书中表现的人生智慧:一、用人物类型的分类方法,用梳理、分析和总结同类人物所具有的同中有异、大同小异的智慧的方法来撰写,全书以此为经纬;二、分别分析和梳理几个重大事件,将涉及的有关人物的智慧夹叙夹议的挖掘和评论,全书以此为重点;三、对《红楼梦》要表达的大智慧作专门的介绍和解释,全书以此为结尾。

    为了有效揭示《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理想的写法应将作为例子的精华段落、作者对原著的精彩分析评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人生智慧的揭示,熔于一炉,并引入古人、前人、今人的精彩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争取有作者自己新的独到的见解。做到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兼顾。这就需要内含很强的学术性,有很大的信息量,而又强调深入浅出。但不排斥少数地方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再用通俗的行文复述或解释,并做到这种复述和解释与其他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者看了这样的书,觉得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本书很想望这个方向努力,但还是做得很不够。

    《红楼梦》的版本比较复杂,各本的文字颇有出入。本书的引文力求择善而从。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八十回的抄本(有脂砚斋的评语)和一百二十回的活字排印本,是程伟元和高鹤两人修订增补的。

    《红楼梦》早期是以抄本的形式流行的,仅八十回,但也有人看到过一百二十回的手抄本。自称与作者曹雪芹是亲友关系,亲眼目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曹雪芹在创作和修改《红楼梦》时也听从过他的意见的脂砚斋,说《红楼梦》总共是一百一十回。但程伟元认为此书共有一百二十回,他通过多年的收集,将后四十回的手稿残稿大致收齐,全书由他自己亲自整理和修订,并请高鹗协助整理、修补后,排印出版。程伟元和高鹤不仅增加了后四十回,而且还将前八十回的文字作了增删和修改。

    通过对比阅读,可知今存的各种脂砚斋抄本的八十回和程高本的前八十回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具体的文字则有众多的差异。大致说来,八十回抄本的文字,有的显得粗糙,可能是传抄有误,或原文如此。程高本作了修改后,在行文上显得更为恰切和精致。但也有少数是改得不好的。脂评抄本中的有的内容,程高本作了删节,或者他们所见的抄本中没有这样的内容。例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描写怡红院全体丫环为宝玉做寿,大家喝酒欢乐到深夜,醉倒、睡醒后,第二天上午,宝玉为芳官改名为耶律雄奴,还结合这个名字,介绍了匈奴及其后裔契丹等数千年入境侵犯的历史,显示了宝玉对芳官的喜爱,宝玉具有颇为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一大段重要文字都被删去了。但也有增加的大段文字。例如第74回写王熙凤奉命带着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抄到怡红院,“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脂本接着只写“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而程高本在“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后面增加了二百多字一大段精彩的对话,表现了晴雯的言辞机智、刚烈和尖利,王善保家的凶狠、愚蠢和脆弱,凤姐欣赏晴雯的智慧勇气和鄙视王善保家的复杂情绪和圆滑、阴刁的复杂性格,并将这次大抄检的背景和贾府内的诸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有力烘托了交锋激烈明快,场面精彩纷呈,读了令人解颐和解恨,得到极大是满足。这段弥足珍贵的绝妙文字,可能是早期抄本中的原稿,也可能是程高两人的艺术创造。

    总之,正如俞平伯先生所精辟指出的,程高本和脂评本“互有短长”(《红楼梦研究》第5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本书的有关引文和对原文的评论即尽力做到取两种版本之长。

    《红楼梦》问世以来,研究者众多,他们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难以统计的贡献。尤其是近20年来,出版的研究书籍很多,论文极多。本书在写作中,在篇幅容许的情况下,尽力学习和吸收前人和当代学者的成果,要提炼和写好《红楼梦》的人生智慧,非要在尽力掌握学术界取得的总体成就的基础上,再发表一些个人的体会,才能做到。但是专门总结和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的书籍似乎尚无,专门的文章和有关的文章也不多,本书在篇幅容许的范围内,尽力引用一些前人和当代学者的精彩观点,并表明出处,在这个基础上力求有新的发现,提供读者参考。本书虽然向这个方向努力,因限于学力,又因本书篇幅、写作体例的限制,可能做得还很不够,不妥处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批评,以便今后改进。

    周锡山

    2005年9月4日于上海九学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这个体质便宜卖 武道丹帝 重生之都市仙尊 猎妖高校 万妖圣祖 吞噬古帝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皇修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灰烬领主 鸿蒙霸体诀 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太古神尊 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极道剑尊 史上最强炼气期 大荒剑帝 最强升级系统 校花的贴身高手 极道武学修改器
最多阅读 夜无疆 我的好女婿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万相之王 皇修 魔王 凌天剑帝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九星神龙诀 鸿蒙天帝 万世之名 重生之都市仙尊 极道剑尊 龙渊剑神 最强升级系统 九龙归一诀 仙府种田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江湖侠女泪 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