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过如此(第 3/4 页)
不过这点优势,暂时还不能对最终结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刘潇云很快意识到了这点,进行了有意识的补窝子,加大投饵量。
聚鱼的过程跟滚雪球有点类似,起初阶段进度很慢,但是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就会越来越快,只要跟上投饵量,鱼群密度很快就能追上。
再刘潇云有意识的加大投饵量之后,大概用了七八杆的样子,总算如愿以偿见到了第一个高位的杠肚接口。
总算追上了张扬的节奏,刘潇云继续闷头钓了起来。
在刘大师追鱼层的时候,张扬已经不紧不慢的九条鱼入护,足足领先了刘潇云七条鱼。
这还不算完,随着持续做钓的不断带饵入水,鱼群密度越来越大,给口的节奏也越来越稳定。
张扬感觉机会差不多了,开始有意识的放口,逮双尾!
如果问一个人,钓对象鱼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答案绝对是打浮,这是最快最直接的钓法,实战杀伤力max,没有之一。
那如果没有打浮的鱼情呢?退而求其次用啥策略?
钓定层+逮双尾!
钓定层可以保证当前鱼情下,鱼群的密度处于比较高的状态,逮双尾,则最大程度上将做钓效率拉满。
你想啊,一副子线有两个鱼钩,如果一杆只能中一条鱼的话,另一个钩子上的鱼饵基本起到的作用就是带饵做窝一条。
正常的调钓抛投,钓组从上饵到入水,到浮漂翻身给口,这个过程至少要十多秒的时间,如果提竿慢那么两三秒但是却能择口逮双尾上来,实际做钓效率就可以提升至少70%-80%。
所以在顶级对象鱼的比赛中有这么个说法,双尾为王。
这是战略维度层面的差距,无法靠频率或者手脚麻利来弥补。
而张扬此时的张扬对竞技钓鱼拥有最顶级的理解跟鱼情判断能力,只是尝试了几杆的功夫,已经找准了放口逮双尾的节奏。
在浮漂翻身出现杠肚的漂相之后,大概停顿个两秒左右的样子再提竿,双尾概率至少提升八成!
随着持续抛竿,双尾概率还会继续提升。
于是刚刚追上张扬拿鱼节奏一小会儿的刘潇云,发现了非常恐怖的一幕。
自己这边乍看起来鱼口不比张扬慢,但杠肚逮到的多半是单尾,而张扬频频的双尾上钩,飞快的拉开着鱼获差距。
刘潇云手上动作不敢停,心里已经开始乱了,思维高速运转,想要找到好的策略。
为啥同样钓定层,隔壁双尾率这么高呀?
怎么办?怎么办?
刘潇云的技术特点更擅长钓那种比较慢的鱼情,对高速鱼情的掌控能力有限,琢磨了好几杆的功夫,愣是没好的办法,一咬牙,再次靠手法拉起了大饵。
双尾少就是鱼的密度不够,窝量搞起来,不信没双尾!
钓鱼运动的系统性,在这一刻又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刘潇云不擅长抓双尾,但是通过加大投饵量多聚鱼,一定程度上,也算增加了自己双尾的概率。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