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同样的鱼情,不一样的策略(第 3/4 页)
下一杆,只见张扬毫不犹豫的将钓组双钩的落点,从面前八分杆左右的位置,调整成了脚下的近点。
鱼口不好扎蛤蟆,这是老竞技钓手屡试不爽的一招,只需要换下做钓的位置,就有可能找到鱼躲藏的地方,简单,高效,用来配合试钓判断应对困难鱼情非常好用。
现在天气热,塘里水温高,正前方的窝点里不见得有鱼,
而近点就不一样了,靠近岸边水温相对要低一点,有时候鲫鱼会躲在这里纳凉,扎蛤蟆反而会有不错的效果。
带着心理预期,张扬抛下了第一杆,用手挑着杆子很平稳的垂直放下去,目光一直盯着浮漂的漂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
经过张扬这么一调整,还真让他给猜着了,浮漂刚刚开始进行二摆,就出现一个小的加速动作,张扬见漂相不够干脆,就没有提竿,任由钓组继续运动,一直到底。
有动作就是好事儿,钓不到鱼不可怕,最怕用了所有办法,浮漂没有任何回应。
张扬故意守了几秒,发现后面没有继续追饵进食的动作,他端着杆子轻轻上挑了一下竿尖,让已经到底的钓组再次上升,重复刚才子线二次下摆的动作。
到了刚才给加速的位置附近,又出现了同样的漂相,张扬心中一动,有了判断。
根据经验来分析,张扬目测应该是在离底三十公分左右的位置触发的攻击饵料行为。
鱼不在底下,摄食欲望也不够强烈,没有追下去吃饵,
大致表现就是在离底的区域呆着,饵料经过附近水层就吃一口,追不上也就放弃了,爱答不理。
有了初步的鱼情分析判断,张扬很快就开始了应变调整。
首先一点,鱼的活性差,吃饵不积极,上午用的子线搭配自然就不够用了,张扬将上午0.4子线,4号袖钩的钓组配置,换成了0.15号子线的三号细地袖。
换好子线,张扬拉饵的手法也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拉出来的饵团个头小了一点,更好入口。
做好了战术调整,张扬再次扎蛤蟆抛到了刚才给口的位置。
小的吃口动作还是不干脆,漂相介乎于阴漂跟小加速中间的状态,依然追不上。
擦!吃饵还特么挺矫情!
张扬心底暗自吐槽一句,再次提竿出水,手动将铅皮座的位置上推了三十公分左右。
前面也提到过,上推铅皮座的位置,也就是钓小飞铅,可以有效的增加二摆的持续时间,给鱼更多接口的机会,对付当前这种鱼给口但是追不上饵料的情况正合适。
再次调整过后,张扬又抛竿入水进行新一轮的尝试。
这次的效果很明显,到了鱼层所处的位置,浮漂微微悬停了一秒钟,很快给出了一个半目左右的下顿!
张扬心中有感,提竿刺鱼!打中了!
生怕脱钩跑鱼,张扬扎蛤蟆钓法提竿的时候,几乎用的全都是手腕的力量,很小心的将开杆小鲫鱼拎到了面前。
将第一条鱼捏在手里扫了一眼,钩子挂在鱼嘴边缘很薄的位置,袖钩底部,还有部分拉丝粉饵料残留。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